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北京2020年底前完成村庄规划 设计师下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18-06-04 10:17:32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6月1日讯,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本市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全市村庄规划工作,目前已有71个村开展了村庄规划编制。

设计师先行驻村调研

2017年10月,本市陆续启动了71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工作遵循“统筹编规划、开门编规划、驻村编规划”的原则,力求兼顾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兼具乡土气息和现代理念。

此次统筹编规划,涵盖了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内容。规划师将驻村体验本地生活,充分了解村民需求。例如,顺义区马坡村的编制单位先后9次入村调研,其中第二次和第七次分别驻村12天和4天;顺义区安辛庄村的编制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深入了解村民家庭基本情况、生活生产情况、建设意愿等信息,为后期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乡镇可选聘乡村规划师

此外,市规划国土委在出台《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北京市美丽乡村规划工作部署的交流培训,近50家参与北京村庄规划编制的设计单位参加了培训。目前,市规划国土委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工作方案》和《关于推进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指导意见》。

下一步将推荐部分优秀乡村规划师专家团队,同时,通过向社会倡议、征集的方式建立乡村责任规划师服务团队。各相关区、乡镇可以从中选聘适合本区及乡镇的乡村责任规划师。

千余设计师参与下乡活动

近期,市规划国土委向全社会发布了《关于征集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下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议书》,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志做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团队和个人,推动规划、建筑等专业人员下乡。

倡议书发布以来,得到了设计行业的广泛关注,已收到200余个设计团队和个人的报名,总数超过1200人,涉及规划、建筑、景观、市政、古建筑保护、旅游、产业策划等多个专业领域,还有部分团队可提供测绘、海绵城市、房屋鉴定、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等专项技术服务。

倡议书还吸引了来自河北、天津、吉林、辽宁、江苏、广东等地的设计单位以及国外设计团队。其中,绝大部分设计团队有较为丰富的农村项目经验。

此外,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也以院长、教授领衔,教师、学生参与的方式表达了投身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积极意愿。

目前,征集工作暂告一段落,市规划国土委将与相关管理部门共建乡村设计人才平台,充分发挥北京设计资源优势,让设计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家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 总建筑师崔愷

乡村规划需要设计师长久陪伴

经过多年变化,北京地区保留下来、具有历史价值的乡村比较少,多数在山区。大部分平原地区的乡村保留的历史痕迹不是很多,大部分格局一般,主要是单一的联排式院落,更有的经过以往数次改造,变得有点像乡村的社区,比较模式化。

在城市边缘,有一些小工厂作坊或者废品收集在村子里,环境更差,许多村子感觉比较破败,亟待治理,这些跟首都的城市定位很不相符。也有的地方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的小洋房,看上去千篇一律。

我前两年在江苏参加过一些乡村建设,那里有一些经验值得咱们学习。江苏乡村的水乡环境和历史的文脉都比较丰富,有一些有旅游价值的乡村运作得也很好。他们在乡村建设中找到了比较有效的途径,不是大拆大改,而更多让设计师下乡做微介入式的改造,也比较注意乡村文化的复兴。

乡村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乡村中的每一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特色。乡村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有机的乡村格局和社会关系,如果简单地规划,实际上不仅会失去这种有机性,也会破坏熟人社会的依存关系,这方面是有很多教训的。

所以我不赞成一蹴而就的大改造,应该根据农民的真实需要来进行陪伴式规划。比如村里老人多,就需要有个养老院;有的村子大家都各忙各的,关系疏离了,就需要建个社区活动站来促进交流;有的村可能有一些老建筑、老树,就得把这些老物件留下来,老百姓的乡愁才能有寄托。

乡村文化如果能回归,农民对自己的家园有长久的信心,就会主动改善生活,整理自己的村子。这就是我们说的“针灸疗法”。只要抓住一个点,深入挖掘,可以激活经络,进而使机体自身转变。所以,乡村设计规划需要慢慢陪伴,而不是一蹴而就,这样不会出大问题。

要保证设计下乡,首先需要机制和政策的支持;其次应该强调乡村规划全覆盖,从镇到村有序推进;第三,要培养村里的规划人才,建立规则管理小组,能够更主动和有效地配合设计下乡工作。当然,设计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乡村治理和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的参与和陪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