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富裕村党支部:修建道路 发展产业 让富裕村真正富裕起来

2018-07-10 10:13:35  来源:重庆日报

位于渝黔交界处的太阳山深处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隘口镇富裕村,曾经名不副实,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全村248户、1468人,有贫困户37户、214人。

富裕村地处偏远,距县城车程超过两小时;基础设施差,2016年以前村里没有一条硬化路;产业支撑弱,村民种植玉米、红苕、洋芋,这“三大坨”只能填肚子……

如何克服种种不利因素,让富裕村真正走上富裕路?“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让党员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2015年7月,由秀山残联派驻富裕村任扶贫“第一书记”的赵茂兴,对村党支部和党员发挥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有着切身的感受。

夯实根基抓党建

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3年前,年过半百的赵茂兴初次来到富裕村,看到村子的贫困状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名叫富裕村的地方,分明就是个萧条破败的穷山沟,跟‘富裕’一点都沾不上边。”让赵茂兴更加揪心的是:除了物质上的贫穷,村民们在精神上也一样“贫穷”。

到村后初次走访调研,赵茂兴来到一户贫困户家中,“年久失修的木屋,霉味扑鼻而来。主人家蓬头垢面,目光呆滞。家里遍地都是家禽粪便,几乎没有地方下脚。”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赵茂兴的心,也让他更加认识到扶贫先扶“志”的重要性,“要扶村民的“志”,就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村民从党组织和党员身上看到希望。”

于是,赵茂兴在富裕村扎下了根,访贫问苦、服务群众,用脚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赵茂兴的工作精神和劲头鼓舞着村委会的领导班子,也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

除了自己以身作则外,赵茂兴还以抓党建、聚合力、谋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凝聚扶贫队伍战斗力,团结村“两委”一班人,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干在村里;带领村里的22名党员积极投身到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

党员干部当好领头羊

“以短养长”发展核桃产业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赵茂兴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建好服务型党组织,发挥好党员带头作用。

在富裕村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69岁的老党员熊朝发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如果只靠种植‘三大坨’,富裕村很难富裕。”为了找到适合富裕村的脱贫产业,赵茂兴和村干部多方考察,最终确定了以核桃种植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核桃一般生长在海拔400米至1800米的区域,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应多种土壤生长。富裕村很适合栽种核桃。”赵茂兴说。

然而,村民们却不买账。“种惯了‘三大坨’,还真不相信我们这里能种核桃。”村民熊朝付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村民的想法。

“你们不相信,我先来种。种坏了算我的,种好了你们跟着我种。”熊朝发是老党员,又曾是村支书,在村里威望较高,2015年,他在自家的20亩地里种植了330多株核桃。

核桃长势良好,有望成为“摇钱树”,村民们动心了。在熊朝发和其他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许多村民也开始试着种上了核桃。

“去年就有核桃挂果,今年一部分就能投产了。”赵茂兴介绍,在等待核桃进入丰产期的这3至5年,村干部又带领大家“以短养长”,发展林下种植,引进玉米、红苕、洋芋新品种,让原本不值钱的“三大坨”成了外销的抢手货。

多方筹集资金1800多万元

家家户户修通水泥路

熊朝付一开始是反对种核桃的,因为村里的路实在太烂,“核桃结了果怎么运得出去呢?”不过,2017年7月的一件事,让他改变了看法。

8年前,富裕村大龙门组及千盖牛组等组的村民,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在大龙门山上修了一条4.5公里的机耕道。通了路,却因为路太陡,摩托车和三轮车很难开上来,将“三大坨”运下山,肥料等物资运上山,还是只能靠肩挑背扛。

硬化机耕道,成了大家的梦想。这个梦想,在2017年7月成了现实。

“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村里将九道河到大龙门组的4.5公里机耕道拓宽成了4.5米并进行了硬化。”富裕村村主任杨戊珍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从2016年初开始,富裕村多方筹集1800多万元资金,不仅硬化了大龙门组的通组公路和村里其余通组公路11公里,还修建了40厘米宽、8.5公里的通向全村每户人家的水泥便道。

“路修通了,8月份开始,每天都有人开着车子到山上来耍。”海拔超过1100米的大龙门组,夏天天气凉爽。得知上山的路修好后,不少隘口场镇和秀山县城里的居民纷纷到大龙门山上避暑。他们大多会选择在大龙门组的村民家中用餐或小住几日,并支付一定的费用。

“地里种的菜叶子、洋芋、红苕,他们都觉得好吃。”今年5、6月,熊朝付家中就接待了近百人,收入3000多元,“还卖了些土鸡和腊肉,土鸡一斤20元,腊肉一斤40元。”

7月初,重庆日报记者在富裕村看到,许多村民正在修缮房屋和整治环境,“天气越来越热,会有更多人到村里来耍,我们也能吃上‘旅游饭’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