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渝北区人和街道:获评国际安全社区

2014-03-17 11:07:51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杨洪成

近日,北部新区人和街道通过了世卫组织安全社区认证专家的现场评定,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际安全社区。

“这既是我们对现代城市管理探索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又是对街道工作全方位的推动和提升。”人和街道办党工委书记蒋兴益介绍,自2009年8月启动安全社区以来,人和街道于2010年获得“重庆市安全社区”称号,2012年被评为“全国安全社区”,今年终于登顶,晋升“国际级”,两年一个台阶,人和街道的步子很果决。

建设安全社区给人和街道带来哪些变化?

建设安全社区 城市和社会管理工作接地气

“建设国际安全社区,提升的不仅是社区生产生活环境,也包括居民意识和行为能力的提高;减少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也包括心理层面的伤害。”人和街道办主任魏荣明介绍,安全社区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先进理念,它所树立的“大安全”观,涵盖了市政设施、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家居、老年人和儿童、社会治安、学校、防灾减灾等各个方面。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安全促进项目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日常管理工作被分解归类后纳入到各个安全促进项目中,达成目标十分明确—必须达到国际安全社区的标准。这使得城市管理的日常工作落实得更直接、更彻底,也更接地气。

家住邢家桥社区的居民段先生说,社区这几年的环境变化他一直看在眼里,能感觉到社区的工作很细致。他指着楼道说:“楼道里的杂物都清理掉了。楼道灯只要损坏马上就来修理。”让段先生惊讶的是,在居民楼的楼梯上居然还做了安全反光标志。

万紫山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更好地掌握社情民情,他们将社区10幢楼10个单元绘成图标,用不同的符号标识出出租房、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和居民代表,形成了一张全面直观的精细化民情图。

安全促进项目多了 事故和伤害少了

“安全促进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和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邹大澜介绍,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各部门的跨界合作,在持续改进过程中不断推进并达成工作目标。比如居住环境改善安全促进项目,就需要市政、居委会、消防、供电、物管单位等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共同实施干预。

安全促进项目有着很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项目的策划和设计十分忌讳笼统和盲目。人和街道从社区诊断开始,采取居民入户调查、座谈会、事故和伤害分析数据等形式,全方面梳理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摸清安全现状底数,最终确立安全促进项目。人和街道确立的安全促进项目,已由最初的6个增至现在的34个。

安全促进项目越设越多,工作越做越细,事故与伤害发生的次数和频率则实现了双降。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辖区事故与伤害总量较2009年下降了25%,安全生产、交通、消防、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安全环境不断改善,事故与伤害总体成下降趋势。与此同时,85%以上的居民掌握了一定的安全常识,应急逃生能力逐渐提高。

安全社区的建设也带动了人和街道各项事业的发展,给人和街道带来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国家级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

重点保护困难群体 居民满意度高了

“卫生间里的防滑垫是社区发的。”社区居民何文兰说,2006年婆婆洗澡的时候就曾摔过一跤,因此,她对社区的老人关爱行动感觉很贴心。

据悉,针对困难群体,人和街道专门成立了老年人和儿童安全工作组,全面推进老年人防跌倒安全促进项目、老年人关爱项目、老年人日间照料安全项目、(老年)残疾人康复安全项目。

据介绍,人和街道办从2010年起分别对汪家桥、万年路、万紫山、万寿山社区小区道路、公共场所和楼道进行整治;修补小区破损路面,铺设防滑路面,体育休闲场所铺设塑胶地板,添设扶手,增加无障碍设施,降低老人跌倒风险。对独居高危老人家庭,还建立了“居家托养方式”。贫困老人则为其免费安装爱心呼叫器。此外,有4个社区还建有“残疾康复室”。各个学校1.2米以下的体育设施都做了“软包装”处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80%上升到2013年的96.8%,居民安全感和归属感持续增强。

“安全社区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蒋兴益表示,随着安全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与持续改进,人和街道将变得更加安全、更加幸福!


编辑:麦穗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