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川合江县佛荫镇:乡村公路“金扁担” 挑“三农”奔中国梦

2014-02-08 10:12:33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王微
农历2014年大年初八,刚刚打工回家的合江县佛荫镇斯坝村的许兵改了QQ签名:“我家在山沟里,但门前4.5米宽的水泥路直通北京哦,羡慕不?”有网友说他吹牛,许兵俏皮地解释:“从家门口水泥路出发,通过镇上的高速路入口上宜泸渝高速,驶入成渝高速,再转京蓉高速,不就到北京了?”
这位80后农民的自豪和快乐是有原因的。截止2014年1月底,合江县佛荫镇共修通乡村公路(含便道)26公里,其中硬化高标准乡村水泥路14公里。覆盖12个村的乡村公路像一条条金扁担,借力经过佛荫镇的泸合路、佛赤路以及宜泸渝高速,挑着佛荫镇的农村、农民、农业奔向美好的“中国梦”。

筹资修好水泥路,发动群众同参与

要修路,资金是关键。佛荫镇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下,集合自身力量,用“项目整合加村民筹资筹劳”的方法筹措资金。交通建设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只要能为村民修好路,佛荫镇党委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制发硬性规定,严禁任何团体和个人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挪用一分一毫修路资金;比选施工方的整个过程在各方代表监督下公正透明;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和进度全程督促;完工验收反复论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佛荫镇在修建乡村公路的过程中充分发动群众,让群众真正成为修路、用路的主人。一是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民们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二是施工过程全程监督。各村在修路过程中都成立了监督组,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一直在工地上,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以及道路前期养护进行全程监督。在各村的乡村公路施工现场,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工人”---本村村民,他们拿着工具与承包方施工队伍一起挥汗如雨,又一丝不苟地监督着施工过程中材料、进度安排的每个细节,因为这是他们出力出钱修的自己的路,他们在为自己负责,在为子子孙孙负责。

乡村通了水泥路,农村旧貌换新颜

已在外地购房的老林搬回佛荫镇坝中村的老家,还决定在村里投资办个小厂,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他告诉笔者:“我这房子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修在青山绿水中,村里又通了水泥路,比在城里悠闲多了!”老林年轻时,坝中村被大家戏称“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坝中村的人们日子越来越好,但蜿蜒的泥泞山路成了制约他们更好发展的瓶颈。品种多样的优质荔枝运不出村,果农着急上火;修房盖屋的材料拉不进去,村民新家计划搁置……看到这一切,佛荫镇党委、政府当机立断,多方整合项目资金,终于将水泥路铺进山沟,打上山腰。公路投入使用以来,坝中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定时发班的农村客运车让村民充分感受交通便捷给大家带来的无限好处;各家各户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对自家的房屋进行风貌包装,改厨改厕,使用节能环保的沼气;荔枝、真龙柚等产业成片发展,收获季节运货车络绎不绝。
类似情况,在佛荫镇的其他11个村也在悄然发生。因为有了宽阔的乡村公路使发展不断加快,佛荫镇农村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不断提高,“五个文明”的新佛荫向人们徐徐展开画卷。

群众盼来水泥路,筑成路网为民生

60岁的斯坝村村民赵世英抱着外孙姚璐璐,脸上洋溢着含饴弄孙的幸福。她的外孙之所以取名“璐璐”,是取了“路”的谐音,这其中还有一段心酸的往事。几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赵阿姨的女儿出现了早产症状。当时天黑路滑交通不便,赵阿姨只好背着女儿去求医,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2013年秋天,再度怀孕的女儿又出现了临产征兆。但赵阿姨一家不再惊慌: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从家门前一直延伸到医院,孩子顺利降生。为了纪念这条带来生命与健康的水泥路,孩子的名字连用了两个“璐(路)”。
26公里的乡村公路网,是佛荫镇群众多年来的期盼,它们的建成使用,正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4万余佛荫镇农民的生活。孩子们不再担心会在狭窄的羊肠小道上艰难地走向学校,他们背着书包幸福地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姑娘小伙们不再担心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把更多的时间交给青春时尚; 庄稼汉们不再担心种子化肥运送不及时影响春耕,农用车总是在路上奔忙;老人们不再担心远方打工的儿女因为路难走不想回家过年,总有车轮带来团圆的希望。据佛荫镇民生信息调查卡显示,86%的群众认为2013年全镇最受欢迎的民生工程就是修通路,修好路。
继续编织乡村公路网的佛荫镇人民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不断向新的目标进发,他们用公路这根“金扁担”挑起全镇经济社会“六个转变,四年翻番”的希望,带着美丽现代的农村、勤劳智慧的农民、蓬勃发展的农业,实现美好而伟大的中国梦。

编辑 麦穗 责任编辑 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