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标准的大宁河鸡(白晶 摄)
图为土鸡中转站(白晶 摄)
鸡圈完全是按照传统方式建起的(白晶 摄)
图为中转站的鸡正在林子中觅食(白晶 摄)
走进一排不起眼的房子里,一间房子里堆满了苞谷,一间屋子里有几只鸡苗在屋子里啄食着粮食。
在往后走,有七八间树枝建成的鸡圈,成群的鸡在林地里翻着菜叶子、苞谷。
这就是长桂乡万古片区土鸡中转站。
小规模散养土鸡 赚的只是盐巴钱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赚几个盐巴钱。”这几句俗语,一直流传在人们的口中。
在我县,养鸡大户也有不少,林下养鸡也是我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但是,相比大户及企业大规模养殖,农户传统小规模散养,也有肉质好的独特优点。
散养的话,一般一户最多养十几只,不喂饲料,只喂苞谷等,也有成本高、周期长等因素,靠数量或者成本,农户小规模养殖土鸡致富是绝对不现实的,就算是千辛万苦挑几只鸡下城来卖,刚够来回车费。
如何才能让这些屋前屋后的土鸡,不是盐巴钱,变成白米钱呢?
中转站 吃出来的想法
2012年,长桂乡2011年度年终总结会结束后,全乡干部在伙食团举行团年聚餐,餐桌上那盆鸡汤让几个村干部议论纷纷:
“嗯,这个鸡硬是大宁河鸡,味道确实好。”
“现在外来的鸡苗太多了,我们长桂养的鸡品种越来越杂。”
“现在想买点真正的土鸡太不容易,都是喂饲料。”
“哪里有土鸡卖嘛,就是喂了,就那么几个,还不够主人家自己吃的。”
短短的几句话,让当时长桂乡副乡长汪大庆陷入思索中:长桂乡存有大宁河土鸡原种,农民基本上都有在屋前屋后养几只鸡的习惯,但是如何才能让长桂的大宁河土鸡走出长桂,进入县城的餐桌上呢?
经过多方调研,一个想法浮现出来:为何不将每家每户的土鸡养到口感最好的时候,由一个组织统一收购放置在一个地方圈养,在统一定价销售呢?
于是,长桂乡产业办牵头成立古今稀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万古村四社,建成了原种大宁河鸡保种养殖场及万古片区土鸡中转站。
土鸡中转 转去土鸡转来效益
专业合作社建成后,首先在当地选择了最具巫溪代表的鸡种——大宁河鸡,然后采用自然孵化方式孵化鸡苗,套环后提供给村民,确保从源头切断外来种源。
农户将鸡领回家后,按照传统方式养殖,不喂任何饲料。喂养一年后经乡产业办、专业合作社共同对鸡进行认可。
因为是散养,所以鸡龄在一年左右的大宁河鸡,每只都在4斤左右,最重不会超过4.5斤,对于超重的鸡,合作社就认定为添加了饲料,将不予回收。
对验收合格的土鸡,合作社按18元/斤回收,因为是不添加饲料,饲养周期较长,所以乡产业办按10元/只鸡对农户进行二次补贴,以提高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合作社回收后,对鸡再进行二次套环,然后统一放置在土鸡中转站内,并在县城设立门店,统一销售。目前,县城几个著名的酒店正在与长桂协商,希望中转站能够给他们提供合格优质的土鸡。
养鸡 不再只赚盐巴钱
万古的农民在领回鸡苗后,只需要按照传统方式养殖,不起鸡圈、不专门喂食,一年后将鸡交回中转站内,按每户养10只,每只鸡4斤重来算,就有800多元收入,盐巴钱已经变成了白米钱。足不出户就多了一笔额外收入。
据统计,万古片区土鸡中转站已有150余户农民为中转站提供鸡源,今年共计提供5000余只合格大宁河土鸡,目前已销售3000余只,下剩的千余只要不是为了年底的展销会,也早被人抢光了。
“我们在万古片区实验了这个模式后,来我乡买鸡的人越来越多了,长桂的土鸡资源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在明年,我们将在其他片区设立中转站,做大做强我乡的土鸡资源,真正实现共同致富”。长桂乡分管产业的副乡长汪大庆提起中转站,那是越来越有信心。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