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朱营村,以在外创业者为主体、全村群众参与的爱心组织——献爱心慈善协会,5年筹集21万余元爱心款,为村里的贫困户、孤寡老人和大学生送去关爱,给村民撑起一把幸福伞,开辟了农村慈善新举措。
近日,记者走进朱营村看到,一座座红顶小洋楼、一排排照明路灯、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一行行茂盛的行道树……优美的居住环境如画卷般徐徐展现在眼前。
朱营村共有居民890户3988人,外出务工人员达2000多人,村里开办有养殖场和花卉苗木基地。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朱营村人奋发努力、敢闯实干,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财富,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天有不测风云,谁家能没个难处呢?这些钱,就是村民遭难时的保障。”慈善协会会长朱贵芳是协会发起人之一,也是协会的骨干力量。
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他,最开始萌生在村里成立慈善协会的念头,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朱贵芳捐出了1000元钱后,想起每次回到家乡后看到还有少部分群众有的温饱尚未解决,有的身染重病却因家中无钱,放弃治疗,有的家庭突遭变故,一贫如洗……让他开始思索怎么给村里并不富裕的乡亲一个可靠的后方保障。
当年年底,回到老家,他和在外地打工的乡亲及村干部商量后,决定成立一个以爱心为基石的“献爱心慈善协会”。
“协会以在外务工人员为主体,全村共同参与,有钱多捐,没钱少捐,完全是自觉自愿。”朱贵芳和协会成员们一起制订了捐赠原则。让人欣慰的是,协会成立当年,就募集到善款3万多元。
为了使这笔善款的去向公开、透明,协会制订了捐赠原则,并由村委会干部负责监督,推举村里退休教师韩秋阁当起了财政出纳,将每一笔开支都清清楚楚地记录下来。
如今,参与捐款的由最初的在外务工人员,发展到全村男女老少,每年的正月初一,是协会固定的捐款日,每逢这一天,村民们都会赶到村委会,献出自己的爱心。连村里的小孩子也会和父母一起,将手中的压岁钱捐赠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爱心的同时又传递着爱心。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