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如果没有社区的关心和照顾,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家住格尔木公路小区廉租房80多岁的空巢老人姬秀珍说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对她的关心,感动得直抹眼泪。
为了给辖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河西街道办事处创新服务模式,推出街道“定菜”、社区“做菜”、居民“品菜”的“菜单式”服务模式,赢得了群众的心。
用心“定菜”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为做到随时为群众提供应急服务、个性化服务,河西街道办事处通过组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登记困难群体资料、记录“民情日志”和“民情台账”、发放民情联系卡、开通社区民生服务热线、设置“民情信箱”、设立“民情QQ群”等方式,努力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困难互帮。
为民服务的菜单定制出来了,如何精心“做菜”是关键,深入推行街道机关党支部“一线工作法”,选派街道2名副主任、一名公务员任社区“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任职期间,深入社区、深入联点群众,走家串户搜集整理群众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河滩社区“第一书记”马芳琳任职期间,积极和帮扶单位沟通协调,有效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八一社区“第一书记”刘永东通过争取项目在社区原址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这一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60余名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为80余名残障人士开展6大类系统的康复服务。
通过街道“定菜”、社区“做菜”、居民“品菜”,最后再由居民把“品菜”结果反馈给街道,街道针对反馈“品菜”的结果,进行整改,促进工作落实。创新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察民情、听民意、知民疾,有针对性提供的各项服务,有效提高了街道社区服务群众的初衷。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