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盛夏时节,踏着承载逾千年足迹与记忆的青石板路,穿梭于聚散有致的吊脚楼,聆听着参天黄葛树上知了欢快的乐章,缓缓推开了千年古村落——綦江区东溪镇永乐村古朴的大门。
太多的历史印记沉淀于此:盛极一时的西南商贸要道——川黔盐马古道、纤夫吆喝声此起彼伏的綦江河古码头、写满故事的大小古迹……永乐村这个古老而朴实的村落,以它特有的坚持与执着,守望着历史与未来。
民居建筑彰显巴渝特色
早在唐太宗时期,商贾往来的繁华,聚集了永乐的人气,百姓纷纷聚居于此,便有了今日的千年村落。
村落依岩靠水,因地就势而建,聚散错落有致,山回谷转,移步换形。
2000多年前,一条盐马古道从这里穿村而过,绵延150多公里,往来商贾、挑夫络绎不绝,演绎出永乐的繁华盛景。
如今,漫步在久远的青石板路上,回望盐马古道的昔日辉煌,寻着挑夫的汗迹与那“哒哒”的马蹄声,那段因商贸要道而兴旺的岁月,以这样的方式铭刻在古村的记忆里。
綦江河、东丁河、福林河3条河流从永乐村穿流而过,为永乐注入源源活力。
村落中交错分布的民居建筑和古建筑以及黄葛树生态群,为永乐平添独特魅力。
村道两旁,明清建筑风貌错落有致,大水巷、小水巷、三合楼巷等与环境相吻合,灵活布局,不拘一格,形成富于变化而整体协调的空间格局。
村落建筑多为具有巴渝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穿斗结构,青瓦屋面,深出檐,色彩素雅,以一层为主,相互毗连;村巷多为石板铺砌,宽4-5米,中心3米,自由灵活,与沿巷村落建筑物相得益彰。
作为集商业活动、家庭起居、邻里交往为一体的村道,被当地村民沿着村巷刻意处理出一些“袋形”空间,供人们驻足交谈、歇息。村巷相交或转折的空间节点也被扩大为村落的景观节点,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积淀了丰富的人居文化内涵,形成了大量适应当地地域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传统的民居建筑,成为古村乐建筑群的主体和基础。
古迹美景诉说昨日辉煌
在永乐村寻觅那些繁华的过往,散布于村落两旁的古迹,便是最好的见证。
在首批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之一永乐村里,有着已有270余年历史的王爷庙、630余年的太平桥,在无数个日夜轮回、风雨洗礼中静静伫立,守望着这个古村落的昨日与今夕。
如今,寺庙已不复当年的人来人往、车马喧嚣,但气势恢宏的大门山墙,山门前左右耸立的千年古黄葛树,仍可映衬出这座古刹的往昔热闹与鼎盛。
据原存于庙内的石碑记载:“此庙位居綦江县东溪古镇太平桥溪畔。环庙榕树丛丛,浓荫蔽空,溪水潺潺,风景如画,三河交汇,乃云贵川水陆交通之要冲,历来为行旅商帮交易议事之所,19世纪三四十年代尤甚。黔边川境,农副土特、盐铁棉纱、油酒百货均经此转运云贵经销。江水滚滚,南来北去,日间百舸满载争流,夜里灯火辉煌。栈店人声鼎沸,街道行旅并肩接踵,盛极一时。每当庙会、节日,则商贾云集,游人香客川流不息,更是盛况非凡。”
坐南朝北的王爷庙,是一个完整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占地64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是山门、戏楼、庙坝、正殿,两侧是厢房。而这类保存完好的清代中期建筑在我市已不多见。
以王爷庙为代表,在永乐村道沿线,太平桥、上平桥、观音阁、南平僚碑、“撫我孑遗”碑、乌龟石……这些有着千百年历史的古迹,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永乐村的昨日辉煌。
古树、古庙、古井,石路、石墙、石屋,千年古村的历史积淀,让传统村落显得更加深沉而厚重。
人文特色抒写古村风情
东溪镇,素有“农民版画之乡”的美誉。昔日,辛勤的农民在肥沃的土地上衍生出各具特色的劳作方式,加之南来北往的客人聚集于此,相互讲述着各自的奇闻异事。心灵手巧的当地居民便将所见、所闻雕刻在木板上,成为东溪民族民间艺术“绽开的一朵新花”。
东溪的版画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是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彰显着永乐居民笔情色趣之中对生活的热爱。
闹花船,也是永乐盛行的文化。闹花船实际上是花船舞,亦称荡旱船。在永乐,凡逢春节抑或是其他节庆、生日,男女老少都会走上街头或是在农户家之间进行表演。表演者拥簇花船,在锣鼓点子指挥下,作出各种动作,给人感觉忽儿柔情似水,忽儿刚强猛烈,不屈不挠。舞者配合默契,动作整齐,实为精彩之极。
曾几何时,在有着特殊地理环境的永乐村,这里生息、繁衍的居民,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留给后人无比绚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这块小小的土地不断增添着璀璨夺目的光彩。“石工号子”便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永乐的石工号子可分3大类:开山号子、迁石号子与抬石号子。几名石工在炎炎烈日下扯开喉咙喊出高亢嘹亮的号子,歌词即兴而作,旋律余音绕梁,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
千年古迹前寻觅历史的印记,风情吊脚楼里感悟往昔的岁月,参天黄葛树下探寻古村的魅力……永乐村,将以日益丰富的形式,演绎古村落之风情,装扮出传统村落的独特风景。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