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秀(左)与刘昌碧在浮台上摘菜。 记者 颜安 摄
城乡统筹网讯:“你看,这些水里面长出来的藤菜、丝瓜,不用土壤,也不用施肥,环保得很……”
张德秀是二圣镇人大代表和邓家坝村副书记。她家有二三十亩鱼塘,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每年可打捞几万斤,收入还不错。
但张德秀也有困扰,那就是养鱼多年后,池塘堆积了不少鱼的排泄物和肥料,很难清理和净化。2011年,市农委、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部分区县试点鱼菜共生技术。听到消息后,张德秀经过考察,认定这种技术可帮助改善池塘水质,进而提高产量,于是在她的努力下,邓家坝村争到了试点名额。
邓家坝村养鱼历史悠久,不少村民都面临着和张德秀同样的困扰,大家纷纷学习并采用了这种技术。
所谓“鱼菜共生”,即是在水质较肥的池塘中,利用人工搭建浮台种植水生蔬菜,通过蔬菜根须生长过程吸收水中富营养物质,达到净化和改善池塘水质、减少鱼病发生及用药、提高鱼产量等目的。
在村民刘昌碧的池塘里,记者看到浮台上藤菜长势良好,丝瓜也基本成熟。“这种浮台有两层网,水面上的一层是疏网,方便藤菜生长,水面下的一层是密网,防止鱼把藤菜的根须吃掉。”刘昌碧向记者介绍,浮台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鱼塘水面的1/10,不然就会遮挡阳光,影响鱼的生长。
一个浮台,每年可以收获藤菜近200斤,刘昌碧安置了10来个浮台,每年就能收获约2000斤藤菜。这些藤菜可以卖,也可以喂鱼,鉴于目前卖价不高,刘昌碧一般用藤菜喂鱼,可以节省不少饵料钱。“我每天要用7-8包饵料,每包约150元,而有了这些藤菜后,每天至少可以省一包的钱出来。”她说。
据了解,鱼菜共生技术将在该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