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杭州凯旋街道:凯益荟 “一领四双”模式推动新社会组织发展

2013-06-25 14:00:22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何郁

为老年人服务。

景新社区书画爱好者向香港领队赠送作品。

情牵凯益荟活动。

在金秋花园社区,提起何钧这个名字,人人都要竖大拇指。
城乡统筹网讯:老太太今年64岁,还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退休后,她专心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成了社区一名志愿心理辅导师。
随着何钧的心理工作室名气越来越大,她的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不少外地求助者也慕名而来。
后来,凯益荟找到了何钧。
凯益荟是江干区凯旋街道拿出200万元成立的社会组织孵化器。最开始何均还不太愿意,我的初衷就是自己喜欢,年纪大了,也不想折腾了。可让老太太心动的是,参加了几次凯益荟的筹办会,感觉还不错,我提了好几个建议,比如成立党组织,街道马上就采纳,很有归属感。
从最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如今江干区民政局也将其列入政策扶持的项目中,并已经开启了心理健康进千家项目,何钧坦言,除家人尤其是体弱多病的丈夫支持外,凯益荟对她的心理咨询室的孵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近,何钧还被评为第三届感动江干十佳道德模范。
凯旋街道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服务需求、共筑和谐的核心理念,按照政府推动、民间运作、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运作模式,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凯益荟。在党委的引领下,孵化器发挥了双孵化、双管理、双服务、双促进功能,真正体现了公益凝聚你我,服务创造和谐的宗旨,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科学发展。

党建引领强保障
凯益荟的党建架构非常明晰。
它有个“1+6+X”模式,即在凯益荟党委的引领下,根据孵化器慈善救助、文化体育、疏导维权、市民教育、社区服务、社会事务六大领域,分设6个党总支,并根据孵化情况在6个党总支下分设若干个支部。
通过完善组织结构立体化、组织管理实体化以及组织运作一体化,凯益荟各项工作在党建引领下顺利开展,实现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价值同向、目标同向。
就管理而言,凯益荟有个“1+5”管理制度,即“1”是《关于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5”是培育扶持、备案登记、考核评估、筛选引入、内部管理等五项制度,确保新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行。

同步双孵抓覆盖
凯益荟有三个同步——
一是社会组织与党组织入驻同步。可以这么说,在凯益荟里只要登记一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就会覆盖一家。在孵化社会组织的同时,党建指导也第一时间跟上。目前,已单独组建党支部9个、联合组建党支部26个。
二是孵化服务与党建指导扶持同步。这很好理解,凯旋街道特别选聘了35名机关干部担任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来推进党的工作覆盖。
三是社会组织与党组织成熟同步。社会组织经培育后,按照30人及以上单独建立党组织,30人以下至少有1名正式党员的要求,达标后予以成熟孵化,当然还得把好出壳关口。
目前,孵化的52家社会组织,有21家成功组建党支部。

上下双管建平台
凯旋街道搭建起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三级联系服务平台,帮助社会组织进行公共管理和服务活动。
凯益荟就是一个典型。
社区层面,则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成立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在凯益荟孵化器的直接指导下,负责对辖区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与服务。
目前,14个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站成功孵化景泰蓝工作室慈善快车动漫生肖营等社会组织43家。
同时,还要托优质社会组织,建立特色社会组织示范点。目前,已建立凯乐惠凯乐居7家示范点,联系帮孵社会组织38家。

内外双服促发展
为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凯旋街道以阵地建设、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为基础,加大联系服务力度。
人才问题是重中之重。针对社会组织党员骨干少的难题,凯旋接到采用双向流动的方式,通过专项培训将优秀党员培养成社会组织负责人,通过定向培养把社会组织的骨干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形成社会组织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相互融合的局面。
资金问题也不可小觑。除最开始街道投入的100万元社会组织专项扶持基金外,还通过公开购买服务、一次性开办扶持、优秀社会组织奖励等方式扶持社会组织成长;采用税前列支、党费全额返还、财政补贴等形式,确保社会组织党员活动经费100/人。

互动双促助和谐
社会组织发展得好,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社会百姓,载体必不可少。
在凯旋街道,一年来,共组织开展文体活动203场,举行各类志愿服务182次,为街道10657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代购、医疗等服务8.3万余人次,送餐服务达9.5万余人次,调解民事纠纷173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多维评价等多管齐下的评价方式,着力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品牌。
凯旋街道还主动与上海屋里厢社会组织联系合作,通过专家定期督导、在岗实习培训、业界交流学习等形式,提升孵化器管理团队服务能力;以业务培训、专题论坛、技能比武等形式,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目前,共派遣15名工作人员到上海交流学习,聘请导师授课21场,开展交流培训25次。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