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网讯:在中国第一家乡镇企业诞生地——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如今不仅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走在全国前列,成就瞩目,现代农业也展现出争奇斗艳的新型业态。
“一村一园”:美了村庄,富了农民
初夏时节,穿行在锡山区锡北镇斗山农业生态园蜿蜒的山路上,仿佛置身在一条绵长的绿色画廊中。道路两旁,一片片整齐的茶树,整洁的农庄;远处山麓,一群群头戴草帽的茶农,正在细心打理着给他们带来丰厚回报的茶树……
“苏南地区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但传统的农耕业在土地资源日趋收紧的压力下,如何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迅速走上高效特色之路,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锡山区区长高佩说。
2010年,锡山区提出在全区搞“一村一园”建设,截至目前已建设村级现代农业园区67个,实现每个涉农村至少建有1个现代农业标准园,全区逾五成土地迈入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轨道,大大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
锡山区厚桥街道中东村优质果品园,依托中东桃梨专业合作社,由专业种植户及村民共同出资参股,以股份制形式运行,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果品出产后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10倍左右。
锡北镇把农户的土地集中起来招商引资,许多农民成了“土地股东”,洽谈各类投资意向项目20多个,总投资达10多亿元。在斗山农业生态园与83个农户合股种白茶的朱小良,每年发给农户“红利”就达六七十万元。
眼下,该镇已基本完成斗山景观型经济林果、运河设施型蔬菜瓜果和八张绿地型精品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片区详规。当地的“五彩农业”将发展成为融创收致富、生态旅游和养生保健等于一体的复合型特色农业产业。
在锡山的这些园区中,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高档花卉生产基地,国内唯一的高钙功能保健大米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保护加工基地。它们产出的功能大米、精品果蔬、高档花卉亩均效益分别达到3000元、1万元和5万元以上。
副区长言国强介绍说,全区农业园区面积达8.5万亩,农业园区化面积比重达到38%以上,其中,67个村级农业园区已累计投入3.2亿元,各园区主打一至三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帮助110多个农产品提档升级,更拓展和体现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等现代农业多功能的新型业态。
“高端农业”:科技要素,效应倍增
谁都知道向日葵是黄色的。可是在锡山区农博园却有大片向日葵呈现出绿色、红色、紫褐色等多彩的园景。那叫“醉云长”的紫褐色的向日葵,因其花瓣颜色很像关云长的脸色而得名。20多个品种30万株,集景观、经济效益于一体。
锡山区鹅湖镇圩厍村有个水产物联网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担负着当地2000多亩鱼塘水产苗种繁育阶段的水温,可PH值和溶氧量等的实时监测预警,被当地渔民亲切地称为“鱼塘保姆”,可节省20%工本,亩均为渔民增收1200元左右。
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模式,发展高端农业,锡山区在全国走在前列。2010年锡山区政府就组建国内首个农业领域物联网专业研究机构——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农业分中心,成为国家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并于同年6月和浙江大学合作成立了无锡—浙大生物农业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水稻生物育种工作,使锡山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水稻新品种试验鉴定基地、展示与种子繁育基地,推广应用示范基地。
分中心以实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绿色生产为目的,通过研发智能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与方法、设备与器件、应用系统与数据资源的集成、孵化、示范和应用,建立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体系和农业绿色生产信息增值服务模式。
锡山区生物农业产业园内,有个三阳—MKV梦想植物工厂,是国内首座太阳光利用型大型植物工厂试验基地,它使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各类高品质生态果蔬的无土化种植,代表了未来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高端农业不但要有现代科学先进的技术和机制,还要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物质装备和营销模式。2012年底,锡山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达到61%以上,其中,高端农业占有重要比重。
太湖水稻示范园引进一套智能测土配肥系统,将农户粮田基本数据按田块一一灌输到IC卡上,农户只需将此卡插入终端电脑,就能根据每个田块土壤、作物品种等相关信息,按照“一田一配方”的要求,在3分钟内自动生成对应的配方肥。
采用“智慧农机”服务现代农业,这是锡山区推进农机科技创新的精彩之笔。目前,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已达11万千瓦,其中新型适用农机具419台套。经省有关部门考评,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位居全省之首。
现代农业如何突破传统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近年来,锡山区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成功开发“开袋即食”产品或科技附加值高的农产品110余种,涉及优质茶果、特色水产、功能性稻米等六大类农产品。
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甘露水产品有限公司,率先在全省水产类加工行业引进水油混合式全自动分离机等先进设备,年生产、销售10多万袋甘露牌“开袋即食”的水产类食品,有效解决了当地渔民水产品上市高峰期的销售问题。农民每公斤小杂鱼由过去最高卖到3元钱,增加到现在的6元以上。
“新型主体”:创新农业,做精农业
“这下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
区农林局负责同志介绍,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加快转型,急需培育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锡山区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培育“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新型主体”,全区“职业农民”年收入一般均高于当地普通农户3倍以上。
东港镇黄土塘村“西瓜大王”蒋建康,这几年通过参加培训考核,已相继获得高级农艺师、高级农产品经纪人和蔬果园艺工等5种技能证书。如今,他的200多亩西瓜亩均年产出超万元,成为当地30多户瓜农的“实习基地”。
在锡山区的“职业农民”等“新型主体”中,时兴网学、网购、网销的还真不少。羊尖镇农户一年数十万公斤河蟹,80%的河蟹可通过网络销售,出现“未上市已售出”的局面;东港镇张缪舍村的种梨大户周韧,网上销梨,市场上每公斤只有2元,而他卖到了6元。
“新型主体”还促进了科技进步。锡北镇斗山村农民严荣华,自办茶叶研究所,聘请两名省、市茶叶专家做顾问。现在,他已研究成功6个优质新茶品种,成为当地有名的“茶博士”。
该区农民郑国华,创建的“鲜切花良种研究所”,先后开发出20多个高档鲜切花品种。几年来,他通过多种途径向当地20多户农民“输出”鲜切花种子和栽培新技术,引导当地农民开展鲜切花种植,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
据介绍,锡山区涌现出一批“家庭农科所”,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平台,推动更多“家庭农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向农业现代化。
编辑:何西 责任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