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苗啷个育好?”
“育秧技术要记清,种子最好晒两天,浸种能防公秧生……”
“庄稼缺肥如何判断?”
“缺氮抑制苗生长,新叶黄绿老叶黄;缺钾苗弱易倒伏,老叶尖卷缘焦枯……”
……
2月15日,江津区德感街道,一场文艺表演如期举行。一段快板在演员与群众一问一答间,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一个演员怎么懂那么多农技知识?”现场观众都议论开来。德感街道宣传委员苏承芳称,这就是他们新探索的“订单式”文艺演出——
逼出“订单式”文艺表演
“‘订单式’文艺表演是逼出来的。”苏承芳介绍,德感街道每年都要组织文艺表演队伍进村入院送文化下乡,担心节目差了“拿不出手”,每次都要花上万的钱请主城的演艺公司出马。
“又唱又跳热是热闹,就是啥都记不住。”时间久了,群众却不“买账”,凑场子的人越来越少。
老百姓究竟想看啥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苏承芳与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乡村寻找答案——
“你们演啥我们就看啥,怎么就不问问我们想看啥呢?”群众的一席话让苏承芳一行深受启发。
“老百姓想看啥我们就表演啥。”德感街道提出,文艺表演要为生产、生活服务,不但要表演老百姓喜欢看的节目,还要在每个村、每个社区成立自己的文艺宣传队,让他们参与到文艺表演队伍中来,带动乡风文明,化解家庭、邻里矛盾,促进社区和谐。
现在,德感街道每次送文艺下乡前,文化干部都要提前深入群众去了解大家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
一时间,有喜欢小品的、有喜欢快板的、也有喜欢相声的,更有喜欢舞蹈的,喜欢歌曲的群众甚至说到了具体歌名;从内容上,老百姓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有想听种养技术的,有想说孝道的,也有想宣传安全的,还有想提醒赌博害人的……
苏承芳说,文化干部根据收集回来的要求,安排创作、排练,然后才下乡演出。她告诉记者,后来大家就称这是“订单式”文艺表演。
工作总结“演”出来
“演员知识没那么渊博。”苏承芳透露,台上打快板宣传农业技术的演员也不是农技人员。她告诉记者,每次收集到老百姓的演出“订单”后,文化干部就会根据内容找相关的专业人员落实,然后再创作成快板、小品等节目形式,到时让演员表演出来。
在德感街道,不只是种养技术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表演出来,就连工作总结也是“演”出来的。
1月30日,一场文艺表演下乡在江津区德感街道篆山坪社区上演。细心的居民发现,小品《爱心》居然讲的就是居民温兴荣一家与外来企业老总的故事。
温兴荣儿子、儿媳患重病,两个孙女一个念大学、一个念高中。当地外来投资老总获知该情况后,每年资助该姐妹3000元学费。当天文艺表演,辖区居民冷中平、王其书以小品的形式演绎了这段爱心故事。
“以前只晓得大老板赚钱,没想到他们也这么有爱心。”58岁的赵孝模说。
篆山坪社区党委书记段亭艮介绍,外来老板来投资发展,在土地使用、用工方面与居民存在一些矛盾,当地群众对他们心存芥蒂。然而,通过这样的文艺表演,大家开始对这些“有钱人”有了新的认识。段亭艮说,现在社区向辖区居民汇报工作时,就用文艺节目的形式“演”出来,让大家看得明白。
一个小品拉回“麻将客”
37岁的黄邦利,老公在做工程,她除了照顾两个孩子上学,成天就泡到麻将馆里,疏远了对家人的照顾,老公时常吵着要与她离婚。
腊月的一场文艺演出,社区干部硬是将黄邦利从麻将馆请到了表演现场。当时,演员正在表演《赌博赢不了钱还输了家》的小品。
黄邦利至今还记得小品中的主人公,因为沉迷赌博,3岁的儿子坠入池塘淹死了,接着老公也离家出走,只剩下主人公一个人整天神情恍惚的过日子,好好的一个家就因赌博全毁了。
“当时看得心惊胆战的。”黄邦利回忆,接下来几天里,她脑海里全是小品里那些情景。后来,黄邦利收手了,离开了麻将桌,也加入了社区文艺表演队伍。
其实,黄邦利至今还不清楚,这个节目就是她老公下的“订单”,希望能用小品把老婆请出麻将馆。
居民李远祥称,现在这样的文艺表演,说东家的孝顺、唱西家的赌博、谈社区的安全,结果大家发现社区的风气越变越好了。
居民冷中平爱打麻将、老公张星亮爱喝酒,二人三天两头都要吵架。
“是社区里的文艺表演让我们和谐了。”冷中平告诉记者,她正以自己和老公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二人转《夫妻二人》,到时候与老公一起登台表演他们自己的故事,教育更多的人珍惜家庭幸福。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