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队员正向摊贩发放并讲解摆摊地图。 记者 周立 实习生 左黎韵摄
近日,江北区郭家沱街道场镇上的所有摊贩和车主都从城管队员手中拿到一份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了在场镇,哪些时间段、哪些地方可以停车,那些地方可以摆摊,遇赶集日哪些地方可以临时摆摊。
“这份地图不是我们绘制的——这些点,都是群众想要设立的,我们只是进行综合评估后,将其印出来而已。”郭家沱街道负责人说。
“以前我们最怕也最恨的人就是城管队员。可现在他们真不一样了,不会像以前那样粗暴地驱赶我们,而是在帮我们解决问题。”杂货摊贩陈康告诉记者。
是什么让郭家沱的市容市貌今年来得到大改观?又是什么让这儿的城管队员形象转变呢?
记者采访中发现,一切缘于群众自治参与城市管理。
街道“城管”很“恼火”
郭家沱街道属于城乡结合工矿型街道,是典型的因厂而设立的街道。“街道的市政设施大多老化陈旧。全街道4万多人,有3万多都是望江厂职工和家属,退休、下岗的很多,经济条件大多不好。”街道负责人说,这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据了解,郭家沱场镇上4万多人只有一个规模极小的正规菜市场,远不能满足市民需要,而如果要新建,很难找到地段。久而久之,形成了很多马路市场和马路停车场,加上一些游摊随时占道经营,让本就很窄的道路更显拥堵,遇到赶集日,车辆更是难以通行。
因种种原因,这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很好解决。
尝试“百姓城管”
今年以来,郭家沱街道尝试实施“百姓城管”,让老百姓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生活环境。没想到,活动一开始,就有300多群众自发报名,各社区从中筛选出一些热心公益事业,在群众中又有较高威望的报名者,让他们轮流跟着城管队员进行市场管理。
飞岚垭社区的陈世平今年70岁了,是望江厂退休职工,自从当上“百姓城管”后,他每天早上7点钟就准时赶到社区的临时菜市场,中午才下班回家。
“我们社区以前的市场就是马路,好危险嘛。”陈世平说,现在清晨菜市场改到社区的健身场地,上午9点半上班高峰后才能摆到路边。因此每天上午,这些“百姓城管”就会和城管队员一道,帮那些摊贩搬家,随时提醒他们尽量靠边。
一开始,很多摊贩不配合。“搬来搬去好麻烦哟。”摊贩王小红一开始很抵触,可看到这些“百姓城管”一把年纪了还帮自己搬菜,几次下来,她也不好意思了。
除此之外,该街道还定期组织学生体验当“城管小卫士”,通过孩子将城市管理工作延伸宣传到每家每户。
郭家沱街道城管监察队队长张印峰说,摊贩们从心里更愿意听“百姓城管”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效的工作方式,让城管队员们明白了群众真心希望他们做些什么,绝不是简单粗暴的驱赶、吼叫:“我们的心和摊贩们贴近了,这都是受了‘百姓城管’的影响。”
为百姓着想便好管理
8月份,有“百姓城管”提出:“附近几个村盛产水果,常有村民弄水果来卖,他们没有固定摊位,管理很麻烦。”
之后不久的一天,下着大雨,张印峰上街执法时,看见一个村民冒雨挑着西瓜在街上到处躲,看得张印峰鼻子酸酸的:“都为了求口饭吃,农民太不容易了。”
不久,在街道办事处办公楼下一块人行道上,出现了这样一块牌子:“临时水果摊位”。这个摊位是街道专门为附近村民设立的占道经营点。从此,卖水果的村民有了自己的“家”,雨天还可以撑伞。
可仍有些村民并不愿意到这里来。8月底,就有一个姓杨的老大爷背着一背西瓜沿街叫卖,任凭城管队员怎么说,他就是不听,只生气地说“背着走生意好些”。僵持中,张印峰了解到这个老人家里非常贫困,老伴又卧病在床等他赶回去。他马上叫来其他队员,5分钟不到,就把杨大爷的西瓜买完了。老人家当场就愣住了。从此,他再上街卖水果,就自觉地摆到临时水果摊去了。
前不久,街道又收集了数百名群众的摆摊、停车点建议,并将其绘制成图,方便群众。
大溪村社区的陈康在自家门前摆了个杂货摊,多年以来,他心里对城管充满了敌意,总是故意将摊位摆到公路上来,多次和城管队员发生争执。10月,城管队员通过“百姓城管”了解到陈康家庭贫困,妻子没有工作,便四处联系帮他妻子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每月工资1800元。
“这事真让我感动,我不配合他们的工作就对不起人。”陈康说,在他心中,城管队员的形象完全变了,他从此也由“钉子户”变成了城管义务宣传员。
今年来,像这样的例子,在郭家沱还有很多。以前,城管队员和摊贩发生冲突的事例,每年在郭家沱都有十多起,但今年,一起也没有。
“在人们眼中,城管队员形象不佳,这同我们过去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有关。现在我们为摊贩做点什么,不是为达到什么目的,而是发自内心觉得该这样做。其实,只要围绕着群众的希望和需求,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工作也会更好开展。”张印峰说。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