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渝北龙兴镇:新居民的小康梦更近了

2012-12-17 14:22:38  来源:渝北网   作者:冯俊松

弯曲狭窄的乡村小路、斑驳老旧的木板房屋、日出而作的生产生活,这些对于龙兴镇寨子村李作炳一家来说,都已成为回忆。现在的他,已经离开一亩三分地住进了龙兴城镇,并分得了三套楼房,搬进了高层小区,目前在小区里的物管处上班,这也是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

受益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开放开发政策,像李作炳一样,龙兴广大村民的小康梦越来越近了。

“石匠”进城,年收入由三万多涨到十万元

近日,李作炳带着记者参观了自己位于龙兴和合家园的新家。小区就在两江大道旁,出门就是轻轨8号线站点。

“以前一家六口挤在一个木板房里,而征地拆迁之后,自己分到了三套房子,现在有一套用于出租,一套自己家人住,还有一套明年就可以装修。”言语间李作炳露出满意的笑容。

说起李作炳,很多人都熟悉,他是村上知名的石匠,可手艺再好,一年下来挣的钱也就一万多块。“我们一家六口,四世同堂,没开发之前,全家人一年的收入才三万多块钱。”李作炳说,现在的日子好了,住房问题解决了、父母的社保问题解决了、自己的工作也解决了,对于现在的生活他相当满意。

李作炳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现在每月的工资接近2000元,房子出租后直接收入是800/月,妻子儿女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一年下来全家人的收入大概在十万左右了。

“现在好了,儿女们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昨日,在和合家园广场散步的陈富老人和记者闲聊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儿就在和合家园的物管公司上班。之前,一家人不仅要背井离乡去外地找工作,还要在春耕秋收农忙时节放弃工作回家务农,每年都要往返几次。“现在,儿女们不仅能在下班后回家照顾我们老小,每月还有不错的收入。住到场镇上,总体算起来很划算。”农民将变身“工人”,免费培训还包吃包住

短短几年时间,李作炳家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让本村的杨正平羡慕不已。未开发之前,李作炳的邻居杨正平也是靠务农维持生计,目前靠摆小摊卖烧烤挣点家用。“每天都急切盼望能分到房子,找个好工作!”杨正平说,自己也很清楚,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就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实,“家门口就业奔小康”的百姓心愿,这几年一直是区委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战略,被纳入了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解决农转城人员住房和就业问题,不单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而且要着眼于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记者从龙兴工业园城乡统筹部了解到,自成立以来,园区就坚持把农转城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了一项长期和首要的民生工程,每年举办两期以上,截至目前,已经开设了七期培训班,培训农转城人员2000多人。其中,今年11月底启动的第七期培训班,参与人员就有约300人,杨正平也报名参加了这期培训。

“以前就听说在农转城人员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学员吃住不交钱,培训费全免,每天还有一定补助。”杨正平做梦也没想到这样的好事现在会落到自己头上。园区城乡统筹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培训结业的学员将获得政府给予的奖励,学员凭培训学校颁发的结业证书和相关职能部门颁发的技能资质证书,还可以优先到园区企业应聘上岗。”

作为两江新区重要工业开发区,2012年,龙兴工业园将完成农转城人员市民素质培训400人、职业技能培训300人,实现就业300人的工作任务。到2020年,仅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就计划完成就业培训10万人,实现就业30万人。

今天,让杨正平高兴的事不仅仅是工作即将有着落,住房问题也将随之解决。龙兴工业园建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加紧建设和合家园二期工程,目前住宅和车库的主体结构已经全面完成,正进行内外装修。像杨正平这样的龙兴镇征地农转城人员,虽然第一期没有分到房子,但预计在20135月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对像杨正平这样的农转城人员来说,他们期盼的未来,他们的荷包一定会更加鼓起来。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