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月时间,马林新村已完成基本建设。 记者 王翔 摄
一栋栋土家康居小楼错落有致——近日,在黔江区冯家街道马林村,眼前新建的农民新村给了记者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该村村支书介绍,很难让人相信2011年该村还是市级贫困村。
支持贫困村建房,村民曾经“不买账”
马林村位于冯家街道南端,80%的耕地在25度以上,是典型的坡耕农业山村。由于山高坡陡,加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900元;600多户村民中,有111户贫困户,属于市级特困村。不少村民的房屋都年久失修,居住条件极差。
为了彻底改变马林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今年黔江区将其纳入2012年整村脱贫规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支持该村建设农民新村,把贫困户、残疾人员、低保户、高山偏远户、危房户、地灾户等作为入驻新村首选对象,实行集中居住与管理,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今年初,新村建设启动后,街道和村委会干部就到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家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措施。但让人意外的是,两个月过去了,没有一户农户愿意参与。大多数群众担心这是搞的一项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积极性都不高。
政府转变观念,事事村民说了算
冯家街道书记唐洪芳说,了解到群众的想法后,街道办事处开始在马林村实施“双治制度”:一方面,推行干部自治,指导村干部自定目标、自加压力、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公开承诺,主动把权利置于阳光下运行,接受监督。
另一方面,推行村民自治,按照“能监督、会监督、敢监督,能议事、会议事、议好事”的思路,推选7名党员、村民代表组成“村级议事监督委员会”,其成员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不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与村两委干部任期相同,可连选连任。
“新的制度在马林新村建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唐洪芳说,今年3月“村级议事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新村建设的规划选址、房屋风貌、建设方式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一事一议”,让群众自己说了算,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到三天时间,符合要求的65户贫困户就全部签订了房屋建设协议。
村民齐参与,9个月完成新村建设
“由于这种村民自治的方式充分发挥了民主,因此,新村建设的速度非常快,效果也很好。”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冲说,首先是在外观风貌上尊重了农民的生活习惯。通过“村级议事监督委员会”一事一议,在原有的别墅型楼房设计图上,二楼新增了一个十多平方米的晒台(露台);在改变屋顶形状后,新增了一个农具存放空间;并在新村山坡下,规划了一个集中的养猪圈舍,实行分户饲养、统防统治。
同时,房屋建设过程中的款项拨付,必须经过监督委员会七个成员签字,最后,才由街道拨付资金。因此,房屋建设的每一笔账村民都很清楚,避免了贪污腐败和浪费的现象。相较农民自建房,少了很多环节,最终算下来,新村的每平方米建设费用仅950元,比农民自建房1300元/平方米低了不少。而新村建房费用农民自出部分还不到总费用的三分之一,有的农户不仅不需出钱,还能额外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这些大大激发了群众热情,从今年3月新村动工以来,仅用了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房屋的主体建设和内外装修。年底前,65户农户就可全部搬进新居。记者 王翔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