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江津吴滩镇:上亿斤蔬菜缘何不愁销

2012-12-04 11:49:21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周雨 李由

吴滩镇菜农正在采摘瓢儿白。 记者周雨实习生李由 摄

前段时间,我国北方地区出现蔬菜大面积滞销现象,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白菜,低至6分钱一斤也没人买,不少菜农只能任由蔬菜烂在地里。

然而,记者近日在江津蔬菜之乡吴滩镇采访时获悉,该镇蔬菜产量虽高达1亿斤以上,但并未出现滞销现象,且蔬菜批发价格普遍在1/斤左右。

原因何在?

蔬菜品种越来越丰富

目前正是冬季蔬菜上市季节。记者在吴滩镇蔬菜基地实地调查时发现,该镇蔬菜产业最大特色就是品种多:瓢儿白、萝卜、菜心、莲白、奶白、茭白、莴笋……经记者初约统计,该镇目前上市的蔬菜品种起码有20多个。

我们蔬菜好销的关键原因是品种多!该镇党委书记曹炜称,吴滩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蔬菜产业,常年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产量1亿多斤,是江津有名的蔬菜之乡。历史上,吴滩也发生过多次菜贱伤农的情况,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2007年冬季,白菜4分钱一斤都没人收购,大面积的白菜因没人采摘而烂在地里。

通过这一事件,吴滩镇党委和镇政府找到了该镇蔬菜产业的最大软肋:品种过于单一、上市时间过于集中。在2007年以前,吴滩种植的蔬菜一直以白菜、生姜、芋头等三大传统品种为主。因许多菜农都实行稻菜连作方式,冬季种植的白菜面积与产量最大,占全镇蔬菜总产量六成以上。

2008年开始,吴滩镇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结构调整,每年都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种哪些蔬菜、种多大面积等给农民提出指导性意见。由此,该镇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蔬菜品种大幅增加。就以今年冬季为例,全镇白菜种植面积仅1000亩,不到2007年的1/10

曹炜认为,蔬菜品种的大幅增加可以带来两大好处:一是错开了蔬菜集中上市时间,减轻了销售压力;二是降低了种菜风险,即使有一两种蔬菜出现滥市现象,也不至于让大部分菜农受损。他说,这一做法成效明显,从2008年至今,该镇再没有发生蔬菜滞销的情况。

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该镇的蔬菜收购价普遍高于盘溪市场的蔬菜批发价。其中,该镇瓢儿白收购价为0.7/斤、萝卜0.8/斤、菜心1.8/斤、芥兰1.8/斤,比盘溪市场当天的批发价平均高10%左右。

吴滩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杨彬认为,该镇蔬菜不仅不愁销、还能卖出高价,另一主要原因就是菜农的组织化程度很高。

2008年以来,该镇共成立了4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大多实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牵头组建合作社的龙头企业不仅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和销售渠道,还要为社员统一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服务,统一采购农资和组织销售。目前,全镇七成以上的菜农都已加入合作社。

其中,该镇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重庆韬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由该合作社销售出去的蔬菜,占全镇蔬菜总产量的六成左右。合作社理事长王竞锋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能提高蔬菜收购价,主要原因是避开了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了对区县市场、超市、单位食堂的直接供货,减少了中间环节。

2009年冬季,我市许多蔬菜基地都出现大面积滞销现象,白菜只卖5分钱一斤,而吴滩镇因实现了向区县市场、超市、单位食堂直接供货,当年的白菜收购价格达到0.3/斤。

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曹炜说,当初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菜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蔬菜品种过于单一的情况。但随着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吴滩的蔬菜产业呈现出了由传统产业向特色效益产业的可喜转变。

记者在韬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育秧大棚看到,数名农民正忙着嫁接茄子苗。王竞锋说,这种嫁接茄子苗是他们今年才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嫁接苗由两部分构成,砧木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名叫托鲁巴姆的野茄子品种,上面嫁接的是黑丽人黑龙王天子等优质茄子苗。

他们的试种结果表明,这种嫁接茄子,采摘期可从每年4月延续至11月,亩均产量可达1.5万斤。而普通茄子的采摘期只有456三个月,亩均产量只有6000斤左右。

今年,该合作社还引进并试种成功了金丝瓜、黄秋葵两种高档蔬菜品种,其中,金丝瓜种植了500亩,平均亩产值达4万元;黄秋葵种植了100亩,平均亩产值达5万元。

截至目前,韬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引进了60多种蔬菜新品种,其中试种成功并大面积推广的蔬菜新品种达30多种。在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吴滩镇的大棚蔬菜也发展迅速,已近2000亩规模。

曹炜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重点推广大棚蔬菜和产量高、效益高的蔬菜新品种,打造吴滩蔬菜品牌,让吴滩镇的蔬菜卖得更好、菜农挣得更多。

编辑:陈麒 责任编辑:李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