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武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各类民营企业从2005年的3200余户增至2011年的1万2千余户,县域民营经济得到稳步较快发展。数据显示,六年间,武隆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5.91亿元增加至44.37亿元,年平均增长16.9%,比全县GDP平均增速高1.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5.9%。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就业、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武隆民营经济发展遭遇的“短板”何在?
纵向看,武隆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横向看,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其他区县相比,发展还相对滞后。据了解,前几年,我县民营经济比重排位由全市21位下降到36位;增加值排序由30位下降到34位。从行业上看,我县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较全市各区县不同程度地处于较低水平。
导致武隆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在哪里?
武隆县工商局副局长李涛认为,“融资难”是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短板”,民营经济主体大多是中小微型企业,它们市场体量较小,实力不强,在银行的信用度不高。再加上一些职能和金融部门“嫌贫爱富”思想严重,在政策上、服务上、管理上对民营“照顾不周”。所以会出现企业融资难,证照许可办理难等现象,导致民企不能健康发展。
县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肖新宇则认为,民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科技水平不高、产业创新力差、员工技能缺乏等内部原因也同样“制肘”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保姆式”服务力破民营经济发展“短板”
融资难、土地指标不够、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管理水平低、人才短缺等是我县大多数民营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部门一直在着手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投资15亿元,开山填河,以“愚公精神”打造工业园区,建成白马组团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及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为民企发展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政府还针对工业招商引资、农业养种植业、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台了工业企业发展36条、中小微企业发展28条等多个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此外,还建立了“三位一体”制度(一名县领导、一个县级部门、一家商业银行、一级乡镇共同帮扶重点企业),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深化企业帮扶,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入驻我县的外来企业重庆市山拔尔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自2009年5月投产后,数次遭遇资金、技术、用地等方面困难,但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下和县级各部门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多次渡过难关。2011年,该公司实现产值3366万元。
2010年,鸭江灵锋纸业有限公司改造升级出现资金缺口,一度让工程告急。在县工商局、工商联的协调帮助下,公司通过动产抵押贷款300万元,解决了该公司燃眉之急。2011年,该公司完成产值6000余万元,上缴税收500万元。
天乙农庄、林海药业、比丰科技……像这样在各部门帮助下渡过难关的民企还很多,在全县各部门的齐心协助下,众多民营企业运转越来越健康,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民营经济兴旺之时,就是武隆发达之日”
“民营经济兴旺之时,就是武隆发达之日”,2012年5月,县委书记刘新宇在与武隆民营企业座谈时指出,无论从富民的夙愿,从强县的构想,还是从未来长远发展来看,武隆都有赖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有赖于民营经济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撑。6月,重庆市召开发展民营经济大会,会议将民营经济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重庆民营经济量的新增长、质的新飞跃。紧接着,市委、市政府经调研推出《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出台财政支持、降低税费、金融支持等一揽子措施。重庆市工商局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工行行业行政管理职能作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从放宽准入条件、支持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等7大方面入手,共推出37条促进重庆民营经济的意见和举措。
重庆市民营经济迎来了它更好的发展机遇,武隆县将会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创造更好优的环境,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助推武隆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各民营企业更要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求得自身健康发展,推动武隆民营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编辑:舒玮娜 责任编辑:李伟 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