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高教资源“蛋糕”,怎么切?

2016-03-14 15:34: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SystemMaster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呼吁,打破“一省一校”资源配置方式,把人口、教育人口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那么,在新常态下,高等教育资源如何科学配置?本期聚焦邀请两位专业人士,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创新配置方式胜于简单扶持

积极争取高等教育资源,是一种积极谋求发展的表现,体现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资源配置问题往往涉及多重的复杂现实,为此,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就要遵循基本的原则。

配置基本均衡是首要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均衡不是平均,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区间不平衡的大国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需要通盘考量,或许只能求得“基本均衡”。高校多、名校多的地区,对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大,获得的资源配置自然也多,这种现实状况有历史积淀的原因,进行资源配置时也只能正视这个现实,但是,可以尽力为中西部高校“锦上添花”。

这就涉及到适度倾斜扶持原则,必须照顾到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情况与需要,予以适度的倾斜扶持,支持其快速发展。“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就是体现这一原则的重大政策。

科学配置资源,还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有些资源通过政策、资金可以倾斜,有的却不能。一个高水平学科的形成,需要坚实的研究基础、长久的研究积淀、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等。仅靠外力扶持来发展学科是非常困难的。

类似打破“一省一校”高等资源配置模式的呼声,可以理解。只是,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或许是一个长期、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当下,笔者认为,有必要探寻创新资源配置的现实路径。

在宏观层面,应该创新国家的扶持政策。在学科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引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继续加强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提高,对人口较多、经济贡献大、高校基础好的省份,在资源配置上适度关照,是可以考虑的。

鼓励高校协同发展也是一条路子。鼓励东西部高校、中西部高校之间,加强协同创新,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互补、合作研究等方面,实现双赢共进,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对于中西部地方高校自身来说,应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割除、调整不利于高校内涵发展的人事管理与分配制度,施展引才魅力与诚意,营造有利于教学科研、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真正能引来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针对一些高校发展的同质化问题,要鼓励、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从培养理论型人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校应该办出特色,结合地理资源、民族传统、办学历史、当地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创建地域性、民族性、应用性和特色性学科,同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错位发展。笔者认为,“地方”二字其实就暗示了地方大学最现实的发展之路。(马开剑 作者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决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均衡优质资源要步步“精”心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差异明显的中国,高等教育要在公平与效率两方面兼顾颇为不易。

2013年5月,教育部联合几大部委印发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支 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每个省份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对14所“一省一校”,中央政府在财政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应该说,中央政府对这14所大学的重点扶持,使这14所大学已经有点接近于教育部直属高校,这是考虑高等教育的效率方面。

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布不够均衡。分布不均衡,有历史、经济、地理、体制等原因,而长期以来高考录取采用分省定额的方式,导致许多部属高校在属地与外地的招生比例较为悬殊。尽管在教育部的引导和规范下,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来已经逐渐减少了属地招生的比例,但还是由于分布上不够均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各省(市、区)招生的总数与当地人口总数的比例,各地之间仍很悬殊。

从历史上看,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最多共设过32所,其中上海4所,北京3所,江苏、天津、浙江各2所,吉林、辽宁、湖北等省份各一所。民国时期国立大学虽在总量上不多,但在各省区的具体分布上基本呈现扁平化结构的分布格局,即大部分省区至少有一所国立大学。

总的来看,要实现我国教育公平与高考公平,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必须逐步走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化。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的实施,便是均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步骤。

然而,支持在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在有的省份内又会形成新的不均衡。尤其是部分人口众多、有两所以上实力和水平较接近的大学的省份,选择一所大学作为“一省一校”,可能出现新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代表建议的打破“一省一校”资源配置方式,把人口、教育人口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向人口大省、教育人口大省进行倾斜,是可行的办法。

笔者认为,另一个解决路径是,在中央政府对“一省一校”财政上重点投入的情况下,有两所以上高水平大学的省份应将原来集中投入给“一校”的经费,部分调拨给其他高水平大学,并在各方面的政策上,对其他高水平大学给予平等的对待。(刘海峰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