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感动吉林”女大学生缘何出走

2015-08-11 09:54: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然玉
6岁起拾荒给患病父亲买药,十多年间靠捡废品捐款近3万资助80名学生,被评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的王昱人4年前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在即将毕业之际,她因被指欠学费,评优受挫而负气出走,欲吃安眠药自杀,后由其弟弟劝说放弃了自杀念头。王昱人的这段灰暗经历,几乎让所有围观者都心绪难平,这一切到底为何?当真是校方冷漠决绝,抑或是主人公敏感脆弱?普遍存在的高校奖学金评选,又该怎样做到更为公平合理?

“评奖受挫”源于眼中只有官方标准

王昱人因“评奖受挫”出走一事,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暴露了她在大学里过于功利的求学心态。不可否认,自幼就拾荒扛起家庭重担的王昱人,度过了非常不幸的童年,按照中国孝道的标准让自己的童年变得伟大而坚强,她的故事确实打动了许多人。她在大学里认真苦学、年年拿第一的表现也足以称得上异常优秀,但因只得二等奖、未得一等奖就死去活来的她,却不能感动更多的人。

人生从来不是为了感动别人而存在,也不是为了拿奖而存在。王昱人进入大学之后,严格按照大学里的标准去打算感动一个新世界和一个新环境,这本身没有错,可是,对于奖励她却缺少了一份坦然与淡然。需要明确的是,大学里还有其他多套评价系统,且对于当下的教育体制而言,也从来不缺少不公——在大学里每年成绩都拿全年级第一,拿不到一等奖学金,也是常有的事。

王昱人的遭遇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不同个体身上。许多大学生从一进入到大学校门,就开始严格按照大学里的种种规则去努力,在体制性认可的语境里逐渐失去了自我认知和独立判断,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大学以及整个教育体制就会给自己一个交代,就会有评奖、有荣誉还有奖学金。然而,真正的命题是,大学里设立的一些评奖评优规则是不是本身就是有问题,这也是值得探讨的。

每一位大学生,自身的存在与学习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取得别人的认可,也不仅仅是拿一些奖项或奖学金。当然,拿了自然可以证明自己的人生是积极向上的,可以成为家长们口中所讲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大学的方向与评判标准是多元化的,仅仅为了一个标准而存活,其人生是狭隘的,不仅仅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功利,而且容易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最终会迷失掉自我。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格拉曾讲,“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对于王昱人而讲,她在自己人生阅历中的所有付出都非常具有正能量,需要得到整个社会尤其是校方的肯定,但在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方向上,她却并没有完全变成自己的主人。(王传涛)

奖学金恩仇录让人心酸的故事

王昱人的失意与气愤,其实颇有代表性。现实情况是,大学校园里的奖学金之争,年年轮番上演,每每都会有人质疑其结果不公。要知道,奖学金评选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更与日后的求职就业关系密切。有鉴于此,不少学生对此尤为重视,甚至会不惜撕破脸面,无所不用其极……置身于此般残酷竞争的环境下,王昱人当然会被人抓住把柄、大肆刁难。再者说,当时确欠学费的她,按照相关规定,似乎的确“不符合”评选条件。

针对此事,校方曾给出回应,表示“评优过程与学费无关”;而王昱人则坚称,“那时的听证会说了,欠学费没有资格评优。”这样两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都可以理解:王昱人当时所参加的评选听证会,乃是辅导员牵头的,参加的同学也都与其存在利害关系,他们当然会去简单套用规定,以此否决王昱人的评奖资格。但是,校方事后复盘此事,从规则本义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当然会宣称“评优与学费无关”。

所谓的奖学金评选规则,留有太多弹性化解释的空间。基于不同的目的,完全可以有不同的阐述。除此以外,其为人诟病的另一点在于,各高校的评奖规则,预设了太多、太杂的“加分事项”,以至于形成“考得好没用,会来事加分才有用”的尴尬局面。这一设计,虽然是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可是现实来看,却助涨了学生不务学业、四处“刷分”之风气——这样一种人为复杂化的,且充斥着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评优体系,自然容易滋生纠纷。

王昱人的故事中,最让人痛心的部分,便在于同学们为了评奖,而对其大肆攻击、处处刁难的场景。此般做派,毫无同窗之谊可言,甚至没有起码的同情悲悯之心……一场奖学金评选,一点微不足道的利益,居然令同学们反目成仇,这荒诞的一幕,着实令人心酸。而事实上,大学本不该如此,奖学金的初衷也绝不在此!(然玉)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