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择业观是关键

2015-08-07 15:09: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马慧娟

每次去基层调研,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优秀的学生都出去了,有的进城,有的出国,反正就是不愿意留在我们这些偏远而艰苦的地区。外面人都不愿意来,我们的发展怎么办?”

哈尔滨工程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徐宝贵也有同样的困惑,他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像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出国、自主创业去了,偏远而重要的国防单位和军工企业等国家战略的‘主战场’很少被问津的话,这是不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其实,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否适应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需要,才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马树超说。

在他看来,基层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关键在于能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李杰认为,去基层单位就业,目前还是大学生比较个体化和个性化的一种选择,还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和个人具体的条件有关,也和国家的具体政策有关。国家那些引导性的政策能不能有效落实,能不能为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打通上升的渠道,能不能为他们创造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为他们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现实问题,这些都很重要。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徐博函认为,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方面,也有很多可为的空间。比如,北京林业大学每年针对所有毕业生开展的基层就业宣传工作服务周,不仅活动丰富,而且解读到位,甚至可以为每一位有意去基层就业的同学做“私人定制”服务。同时,学校就业服务中心还加强了和一些企业、行业内基层单位的联系,比如林业基层厂站及基层林业企业,木门、地板、造纸等企业,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这些地方就业。

北京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就业“家国战略”,即用经济学中“蓝海战略”理念,加强与西部基层地区的就业调研和市场拓展,借助“省校合作”“市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平台,邀请地方组团来北京大学招聘,并建立西部基层实习实训基地,将与重点用人单位的关系升级为人才培养输送战略合作关系。

近3年,北京大学加强了与重庆、广西、黑龙江、宁夏、吉林、甘肃、河南、福建、新疆等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的合作,开展了很多定向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和特殊岗位公务员选拔招录的工作。而且,报名应聘的人数在显著增加,甚至有时,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比上一年度增长15%以上。

同样,哈尔滨工程大学到基层艰苦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到偏远军工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在持续升高。该校开展了多项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签约率持续上升。一方面,该校加强了与基层就业地区人社局、一些学生生源地人社局和用人单位的联系,邀请他们到学校开展专场招聘会,并长期保持资源共享,对接好基层的用人需求信息和毕业生的生源信息;另一方面,该校还定期组织有意愿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和企业实地走访、调研,增加学生对这些单位情况与所在地区的了解,从而提高签约率。(记者 马慧娟 实习生 田荣娟 )

编辑:豆豆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