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牛拉着火车”:贫困地区高中前行艰难

2015-07-03 12:48:5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玉官

焦海洋 绘

我所任教的这所学校是六盘山贫困地区一个县城重点高中。在这里工作近20年,我亲眼目睹了这所市级示范性高中的成长,体验了其在教育发展变革中的艰难岁月。
举债办学,举步维艰
自2000年开始,我校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而不得不大规模搞硬件建设。先是拆平房建公寓楼花费239万元,再是拆2层小楼建6层大楼,最后拆1层的食堂建2层餐厅、4层公寓,单是综合教学楼筹资840万元,餐厅又用去260万元。至2005年底,5年共筹资约1500万元,而从上面拨下的项目经费只有200万元,其余银行贷款700万元,本校教职工集资600余万元。2008年,根据需要又新建一栋逸夫办公楼,筹资674万元,其中邵逸夫项目捐款人民币84万元。如此,学校每年的收费全部用来偿还银行利息,交水、电、暖、维修费,同时培训、超课等等的费用也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长。学校成了拉着数十节火车车厢的老牛,举步维艰。据了解,在西北地区,大多数普通高中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多渠道地筹资搞建设,拿教师工资抵押向银行贷款,甚至从教师身上非法集资,造成严重的举债办学现状。
收费还债,质量滑坡
我自己也是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我读高中的时候,每个年级只有6个班,班额60人左右,全校学生大约1200人。到我大学毕业到这儿工作,4年时间学校已发展到超2000人的规模。由于从2000年开始高中学生人数大增,学校改制为完全独立高中,把初中分离了出去(分离时给学校拨了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债务600万元左右),但全校人数却有增无减,从每年级8个班很快发展到12、14、16个班.。到2013年,学校班级数达52个,学生人数增至3500人左右。尽管如此,学校仍入不敷出,2010年仍有千万余元欠债。县教育局因此出台了交高费招收线下生(扩招生)来偿还债务的政策,使得初中升学率从40%增至超过60%。
大量线下学生的涌入,班额增加,师资短缺,优秀生源纷纷流失到省城、市里的重点中学,造成高考升学率的严重下降,使学校陷入恶性循环困境。
如此举债,学校的发展仍然赶不上趟儿:三合土的足球场,水泥硬化的篮球场,没有音乐室、美术室、演播厅、体育馆等学生活动的场所,学生自发组织的许多团队活动无法开展。好不容易从县上争取来相邻旧党校的16亩地,政府却让学校出资160万元,让党校迁地新建。关键是政府会议提到,学校还要妥善安置党校原家属楼上的18户人家。这一下,七七八八下来又是700万元,使得近几年好不容易松了口气的学校又背上了大包袱。
制度不明,激励不足
就是在这种困境下,1997年到2007年的10年里,学校教学质量还是稳步上升的。教师们由于学校旧貌换新颜而热情高涨,满怀激情投入工作。但2007年至今,随着大量老教师的退休和新教师的加入,学校教学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分析其原因,前10年的骨干教师大都是60后、70后,这些年涌入了大批80、90后教师,两个年龄段的教师在价值观上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当教师是热爱,而后者选择师范往往是无奈,当真正成为教师之后,才发现高中教师要比想象中辛苦好多。最近县里招考到乡村派出所工作的警察,我校就有近10名师范类本科毕业生报名,最终3名被录用。这也呈现了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对师范生培养的失败一面。
根据地域实际,学校不得不安排晚自习和晨读,老师尤其班主任每天从早晨6:30到晚上10:30要坚守岗位,对这些80后来说也实在有些难以接受。此时又恰逢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下面为严格执行,又补充完善成10项、16项、24项。今年开学初,县纪委和审计部门同时来人到学校调查,提出了很多问题,有几个问题我记得非常清楚:一是学生考试为什么要收考试费?二是班主任费为什么每月提高到了300元,以前不是每月17元吗?有没有相关文件?三是老师跟晚自习为啥还要发10元补助?学校不应该给班主任承担每天2元钱的早餐费,有好多老师为什么额外有工资(超课费)……贫困地区县城高中学生的前途只有考学和种地两条路,很多时候就是“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学生每天早晨6:20到校,班主任必须提前到校跟班,根本没时间在家吃早饭,2元的早餐费是个激励;晚上老师到学校从7:30-10:30跟班辅导,给10元是个激励;本该3名老师带的课,由于缺人让两名老师去承担,超一节课给20元,也是鼓励;学校以考促学,人多、科目多,试卷费本来可以不收,但学校已然捉襟见肘,今年收的,支的是去年、前年的账,哪有钱印卷子……晚自习上不上?不上还有一半住校生如何管理?
办学是政府行为。政府应该在新常态下想法子、出路子、定政策解决这些问题。上面含含糊糊,学校也就成了瞎子走路——走一步算一步。比如学校几度停止了星期六和寒暑假上课,但结果却是家长到处出高价给学生找老师辅导;家长管不住,网吧、电玩城、游戏厅、酒吧、娱乐场所到处是学生;名师们节假日在外面自己办起了班……制度不明确、激励不到位,教师心态不积极,学校也就成了一潭死水。
教学改革,学校观望
2012年我有幸被市上选拔为赴北京挂职锻炼的十名高中副校长之一,在北京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感受了首都中学的办学理念和经验,也深深体会到了贫困地区县城高中办学落后程度、困难程度及与发达地区高中教育现状的差距。教育改革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向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方向发展,为此,北京市早在10年前就制定并实施落实了国家课程,规划了地方课程,开发了校本课程,为了执行校本课程早就试行并完成“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而贫困地区县城高级中学由于师资短缺、资金短缺、场地短缺,加之办学理念落后,如何改革,对贫困地区县城高中又是一个新的考验。加之在均衡教育的指挥棒下,的确找不到如何发展和支持高中教育的一丝影子,政策向学前教育倾斜、政策向义务教育倾斜,当下政府又在大力支持职业教育,而普通高中教育如何发展却只字未提。这势必使普通高中教育在“三缺”的形势下止步不前,形成观望之势。
当务之急,化解债务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市高中债务已高达10亿元左右,其中我县最为严重,有部分学校已无力运行,债务形成已达3000余万元。这主要原因还是与地区政府有关系。多年来政策倾斜义务教育,大量教育经费划拨给小学、初中,存在乡下初中比县城高中的硬件建设还强的情况(一乡下初中办学规模不足300人,却拥有400米标准跑道的塑胶操场),场所大、经费充足、师资充足,但就现在局势来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已大量涌入县城,学生也跟着进城读书,使得很多乡下初中小学成了空校,大量教育经费被浪费。2013年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率市教育局和各区、各县高中校长对全市高中进行了多天的巡查、督察,最后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了有关情况,这才使得我校2014年获得了县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划拨教育资金150万元。尽管少,但的确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所以学校发展到今天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如果当地经济发展好,政府税收足,每年都能多多少少划拨些教育经费,那么学校的发展也不会到今天,当然如果均衡教育发展中也能考虑到贫困地区县城高中的发展,及早化解这些学校的债务,我想这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会眉开眼笑,激情昂扬地实干事,干实事。


(作者系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副校长)


编辑:胡燕磊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