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职教中心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民族技艺比赛获得金奖的学生与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合影。
本网讯(通讯员 龚伟 黎江飞)武陵山区作为全国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土家族、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濒临消失、变异、衰退等失传危机,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出现断层,制约着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职教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一所以“民族”命名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2011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黔江民族职教中心建设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近几年来,学校共投入资金近500万元,致力于挖掘、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研究中心,挖掘文化
学校经区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配置专兼职人员15名;聘请民族文化艺术专家11名,其中民族文化研究3名、民族音乐舞蹈3名、民族器乐1名、民族工艺制作3名、非遗传承人1名;建设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队伍,到西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等高校培训学习3次,培养研究人员5名、民族文化传承教师15名;开展民族文化挖掘、传承、研究,赴武陵山地区开展民族文化艺术调研活动2次,参与教师15人次,撰写调研报告、研究论文8篇。其中《关于武陵山地区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入选2013年国家民委优秀调研报告,论文《土家织锦文化传承研究》《保护传承黔江南溪号子教育路径初探》《民族中职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思考》《如何将地方民族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教学》在《土家族研究》《科学咨询》等刊物上进行了发表。撰写案例《民族文化传承奏响武陵山职教特色乐章》在核心刊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表;主持研究市级课题《重庆少数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互动共生发展路径研究》。
师生送政策、送科技、送文艺“三下乡”活动
另外,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学校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传承基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帅氏莽号)传承基地。编写《武陵地区民族文化普及读本》《武陵山地区土家族服饰制作工艺》《武陵地区民歌普及读本》《武陵地区民族舞蹈普及读本》《武陵地区土家族苗族语言简明读本》。
文艺专委,交流文化
学校是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在武陵山职教集团专门成立民族文化艺术专门指导委员会。通过集团专委会这个平台,学校积极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就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进行专题研讨交流,并将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工作经验在集团内进行了广泛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形成了重视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的良好氛围。
2014年5月9日,武陵山职教集团民族文化艺术指导委员会工作推进会在黔江民族职教中心召开。来自渝东南、湘西、鄂西、黔东北的部分职业院校、企业的22家单位相关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参会单位在会上就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作交流研讨,为更好地推动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艺术团队,传播文化
学校成立民族艺术团,配备了31名专兼职人员,下设民族舞蹈队、曲艺队、声乐队、礼仪队、器乐队,根据需要配置了舞台音响1套、演出服装1000余套、民族器乐500只,购置科普大篷车1辆、三下乡宣传车1辆,配置所需摄像1台、照相设备1部。精心编排高质量的文艺节目,深入武陵山区学校、场镇、田间地头,开展送科技、送政策、送文艺“三下乡”活动126场。
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赴湖北民院学习。
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区内大型活动及周边地区民族文化艺术比赛、交流、展演活动30余次,连续四届参与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节,参与中国-巴西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宣传和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开展武陵山机场通航仪式、武陵山文化节经贸洽谈会等民族礼仪服务63次。创编精品节目《传人》《西兰卡普》等20余个。其中,土家族舞蹈《白虎神鞭赶太阳》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展演获银奖,受到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等领导的好评;苗族舞蹈《银色山脊》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民族技艺比赛获一等奖。2014年11月27日,区职教中心代表重庆市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丹东药业杯”全国民族健身操邀请赛,荣获三等奖(第八名)。现代舞《传人》、土家族舞蹈《西兰卡普》2014年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分别获一、二等奖。
工艺展室,分享文化
学校在武陵山地区收集整理了一批民族文物、民族工艺品、民俗生活等物品,建立民俗民风展览室1间,按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生活、服饰工艺、土苗艺术完整的展示了武陵山地区的人文风貌,吸引区内外职业院校、企业、相关部门来校参观达5000余人次。建立民族工艺制作室1间,购置了民族工艺制作设备西兰卡普织机12台、嚓拶绣设备200套,在服装专业学生中开展民族工艺“西兰卡普”“嚓拶绣”教学。
特色专业,引领文化
学校为加快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开设了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生态旅游等民族特色专业,构建了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为主的课程体系,与重庆市老寨子手工织锦股份合作社、重庆澳特尔服饰等5家企业就教学、生产、就业等进行深度合作,企业为学校民族舞蹈、民族服饰、民族生态旅游专业提供指导教师10名,为相关专业400余名学生提供企业实习实践岗位,已累计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专业人才2000余人。
学校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同时,积极依托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优势,为濯水古镇文化旅游打造与老寨子手工织锦股份合作社产品包装设计等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项,面向社会培训民族文化艺术人才200余人,为发展民族产业、繁荣民族文化、帮助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培训活动,传承文化
学校根据民族文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幼教、旅游、服装、舞蹈等专业的20个班级,开展民族舞蹈、民歌、民族器乐、民族工艺进课堂。制定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六会”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民族文化进行校园普及推广工作,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通过兴趣班,课外活动普及推广会跳一支民族舞蹈、会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说一种民族语言、会一项民族体育、会奏一种民族器乐、会做一种民族饮食“六会”活动,全校10000余名师生感受到了独特的民族优秀文化魅力。
校园一隅
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影响并辐射了重庆市乃至全国职业院校的民族文化挖掘、传承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以实际行动,倾力打造武陵山民族文化传承基地,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胡燕磊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