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关红峰记者张希)今年,建邺区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正从细碎繁重的社会化事务中“解脱”出来,取而代之的,一批社会组织的社工竞争上岗,他们照顾孤寡老人、为困难家庭孩子补课、帮扶白血病儿童……建邺区民政局介绍,这是建邺区2011年以来探索街道及社区服务外包的成果,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会组织提供“第一推力”,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任莎莎是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的研究生,2013年,还是在校生的她在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兴隆街道积善社区兼职,每周日下午开办“励行学堂”,为社区孩子们辅导学业。今年,任莎莎研究生毕业,索性把“兼职”做成了“全职”,和导师以及同班同学华锦园一起“创业”,成立社会组织“励行社工”,为建邺区的社区提供单亲妈妈帮扶、困难家庭教育等服务。
“励行社工”的启动资金来源于民政部门划拨的30万元。根据规定,其中一半用来支付人员工资,另一半用于社会化事务,办公、活动场地由政府提供。虽然收入不多,但任莎莎说:“我热爱这份工作,有小孩子一年级就坚持来我们课堂,现在已成长为小学三年级的“小学霸”,很有成就感。政府事务外包是大趋势,行业走势是向上的。”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5月,建邺区南苑、兴隆、沙洲、双闸4个街道先后参加全市两批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集中竞标,最终由建邺励行、南京鼎新、上海屋里厢、爱德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承接建邺区各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运营工作。此外,建邺区还在街道及社区开展外包试点,采取定向购买、公开竞标等方式,由综合协调能力强的社会组织,承接街道及社区公共服务事项,与街道及社区共同开展为小、为老、慈善助困、调解治理等专业社会服务。
建邺区民政局局长吴非说,探索社会化事“外包”,合理划分了政府、市场、社会与居民的职能责任边界,激活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简单来说,生活中的社区事务分四块,一块是低保等政府“兜底”的基础事务,一块是市场化的事务,一块是居民自身事务,还有一块就是社会化事务。社会化事务是指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工作,比如帮扶失独家庭、孤寡老人、白内障家庭、白血病家庭、社区矫正人群……市场很“小众”,市场化公司不愿意进入,而政府也缺乏资源和专业技能去操作,最终需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带有一定的公益性。
他说,目前建邺辖区内有上百个社会组织,过去一直是承接政府社会化事务的主要力量。去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开放,政府还可以向社会力量(公司)购买服务,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外包效率。当前政府要做的是形成菜单式需求,包装成一个个项目,吸引大家来竞标,政府购买服务。这些举措是建邺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实验区、深化街道社区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
“外包的好处显而易见,鼓励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政府工作人员从‘划桨人’变为‘掌舵人’,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去做民生工作。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事情也可以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处理。”吴非说。
记者了解到,近期,建邺区还在探索“社工师工作室”模式,鼓励拥有社工师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牵头,成立公益组织,作为承接政府公共事务的新生力量。本月,国泰民安社区何蓓的“晓荷社工师工作室”顺利成立,解决困难家庭孩子放学后的托管问题,这是建邺区探索“社工师工作室”模式的首个案例,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区将发展20个类似的“社工师工作室”。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