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孙晶晶)8月初,杭州湖滨街道通过钱报征集抗战老兵的爱情故事。入选的故事主人公,将会获得一份特殊的礼物:圆老人一个婚纱梦。
昨天,活动进入了圆梦时刻。4对抗战老兵伉俪在涌金广场“爱巢·囍悦城”拍摄了婚纱照。湖滨街道还特地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
婚礼现场,4位老兵身着军装,佩戴着军功章,身边是身披白纱的老伴,即使皱纹已无法掩饰,即使白发满头,但一直都是手挽着手,甜甜蜜蜜。
他参加过抗战
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第一段烽火情缘的男主人公名叫章乃言,出生于1929年2月。他的爱人郭美华,比他小13岁。
几乎每拍一张照片,郭奶奶都会挽着章爷爷的手臂,看着让人甜蜜。
两位老人的相识,挺有那个年代的特点,是经人介绍。当时,郭奶奶在诸暨一所中学教书,章爷爷在北京工作。
两人分隔两地,年龄又相差十来岁,能走到一起,其中原因如郭奶奶所说,“他参加过抗战,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
1944年12月,当时只有15岁的章乃言加入了新四军,见证了日军最后的疯狂。战争在他身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章爷爷的双腿、腰部在战争期间受了重伤,至今体内还有没取出的残余弹片。
两位老人喜欢旅游。每次在机场过安检时,检测仪都会发出警报声。这时,郭奶奶总会很自豪地跟工作人员解释:“我家老头子以前打过仗,体内还有弹片。”
1963年6月19日,章爷爷把郭奶奶接到北京,两人在领导的见证下结婚了。没有婚礼,更没有婚纱照。婚后,两人继续分隔两地。一年只能见两次面。过年时,章爷爷回家。学校放假,郭奶奶去北京。
但两人的幸福一点也不差。那个年代,异地恋维系感情只有一种方式:写信。
“60年代那会儿,大米一斤1角钱,寄一封信就要8分钱,寄信也算是奢侈的了。”
两地分居的十多年,两人你来我往的信件不知道积攒了多少。终于,这种通信爱情在1974年两人都调到杭州工作时终结了。
我们的婚礼上
男的唱革命歌曲,女的扭秧歌
第二个爱情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叫杜学礼,1926年出生于苏北。女主人公姜培英,1931年5月出生于烟台。
1944年,杜学礼入党参加革命,编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第四期第九队。新中国成立,杜爷爷响应中央号召,南下建设,到了杭州。在这里,他遇到了姜奶奶。
当时,他们都被分配到了杭州唯一的一家银行——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兜兜转转60多年,这个位于官巷口的银行变换了好几个身份,唯有二老的感情一直温馨甜蜜。
姜奶奶说,大家当年都是吃集体饭,两人常坐在一张桌子上,一来二去的也就熟悉了。
“他后来开始邀我出去逛西湖、轧马路,我害羞,不好意思,就拉着小姐妹一起去。1950年那会儿,杭州只有太平洋电影院,第二年又开了新华电影院和西湖电影院,这些老影院里都是我们的回忆。”
昨天两人还把当时的结婚照带来了。时隔63年,还是保存得很好。结婚证上,还有结婚照片。两人穿了粗布衣服,青春年少。
老人都对结婚的情景记忆犹新。“因为我们是当时单位建国以来第一对结婚的,单位特地给我们办了一场婚礼。”
“一张很大很大的红纸上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前来祝福的名字。男同志唱革命歌曲,女同志扭秧歌,这场景六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忘不了。”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