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浦口区天景社区一家面店打工的刘健,打算跟老板请半天假,去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社保。从天景社区到泰山街道行政服务中心不通公交车,交通不太方便,骑车来回就要将近1个小时。刘健估摸着起码要一个半天才能办完手续。老板告诉他,不用顶着日头跑那么远,社区内的“微社区”就能办。果然,按照老板的指点,刘健步行10分钟就找到了“微社区”,很快办完了手续。
这位老板所说的“微社区”,是泰山街道今年创新打造的社会治理平台。这个平台把各类公共资源和便民服务融入到居民生活圈中,为居民提供各类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享”。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打造“微社区”生活圈
根据全市第二轮综合改革“街道去机关化、社区去行政化”以及“社区减负”的要求,原本在社区可以办理的一些行政事项,如申请低保、助残金等事项必须到街道办理。对于城区街道来说,居民到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这些事项不用跑很远,但对于泰山这样行政区域大、人口多的街道,居民就很不方便。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镇原有社区治理结构被打破,传统的社区自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泰山街道开始谋划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微社区”应运而生。据介绍,“微社区”这个概念顺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5分钟文化圈的理念,按照1公里左右为半径,15分钟步行时间,5000至1万人口左右为规模建立生活圈。“微社区”不但浓缩各类公共资源和便民服务于其中,为居民提供各类政府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还囊括文化圈、健康圈等多种功能,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享”。
“微社区”生活圈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办公场所,不改变行政隶属关系,只是对现有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在人员上,主要以街道、社区、专业社工力量为主导,号召和吸引物业保安、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以及社区居民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泰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计划3年内要建设36家微社区,其中今年建设10家。
整合公共资源,为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
走进位于柳洲社区天润城的“微社区”,只见一楼的一站式服务大厅涵盖了计生服务、劳动保障、民政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窗口。询问、填表、贴照片……不少居民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暂住证、失业保险金等业务。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南京市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事项基本目录》中业务的57项,如低保申请、失业就业登记、社会保险参保、残疾人救助等便民服务在“微社区”都可以办理。
“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医保,真是方便多了。”居民张双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完成了填表,熟门熟路地上了二楼的亲子活动室,他的儿子正在里面等他一起玩游戏。
除了亲子活动室,二楼还设有书法协会、居民健身室、未成年人社会服务中心,以及巾帼手工编织基地。其中未成年人社会服务中心是泰山街道与浦口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合作,通过吸纳专业化公益性组织,招募社会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在“微社区”内成立的保护中心,可以确保居民生活圈内的特殊群体权益得到保护。而巾帼手工编织基地则是今年4月份成立的社会服务组织,通过手工编织培训推动辖区内的妇女就业和创业。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