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康健街道探索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 两年劝退近20人

2015-07-09 10:09:13  来源:上海政府网  作者:SystemMaster

社区工作纷繁芜杂,许多社区工作者走千家、解矛盾、服务百姓任劳任怨,但也有一些社区工作者纯粹是图“离家近”、好“混日子”。“过去由于薪酬偏低,留人不易,即便个别人工作不尽责,却也只有他们‘炒’社区的份,社区根本没底气‘退’他们。”不少街道干部都有这种感慨。

加强基层建设,建立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体系,完善退出机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徐汇区康健街道这两年率先作了尝试,截至目前已劝退近20人。

“坏榜样”也很有杀伤力

“有的社区工作者,来了一年多,连自己分管领域有多少服务对象都搞不清楚。”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街道干部说。过去几年,社区进了不少新人,有的勤勤恳恳,广受居民好评。有的却“出工不出力”,只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每天进来上班,就开始玩电脑,刷手机,让他去小区里巡视,他就推说报表还没填、台账也没做。”

按照规定,在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除了值班接待居民,其余时间都应在社区巡视、走访居民,并且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但有的社区工作者经常迟到早退。有一名社区工作者为了接小孩放学,经常3点不到就“溜号”。有的纯粹为了方便带孩子、“交四金”才到社区应聘,或者把社区岗位当作“跳板”,暂时过渡一下。

康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学富说,这对于其他勤勤恳恳的社区工作者是不公平的,而且“坏榜样”也很有杀伤力,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起着负面影响,“他们这样混日子也过得蛮好,我们何苦辛苦工作。”

“难人”、“恶人”街道来做

能力不够可以通过帮教、学习获得成长,但若本就无意做好社区工作,就不适合留在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张学富认为,“这毕竟是一份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需要有责任心,要对群众有感情。”

这两年,康健街道开始探索“三听、三期、四评”的社区工作者退出机制。街道工作人员听取居民、带教老师和居委干部意见,分别在试用期、年度任期、合同期开展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思想素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工作作风等。依据测评结果,街道工作人员会与社区工作者进行3次谈心,1次警告,若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可,街道就予以劝退。两年以来,共协商劝退了近20人。

康健街道共有在册的社区工作者162名,其中不包括在街道各中心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前些年社区工作者流动性大,辞职率高。这两年,随着待遇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性相应提高,街道也有了抓队伍建设的余地。

“不过要劝退人,也不容易。”康健街道工作人员说,有的居委干部不愿意得罪人,即便平时多有抱怨,叫嚷着“这人我们不要了,你快把他调走”。但临到评估签字,居委干部还是会同意“续聘”。“我们就想办法做居委干部工作,只要如实反映,剩下的‘难人’、‘恶人’就让街道来做。”街道专门出人与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交涉,甚至还为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做了准备。

在长青坊,一支义务监督员队伍正在试点开展对相关社区工作者的考评。这个叫做“离退休老干部金点子议事会”的自治组织,会留意记下社区工作者的服务频率、态度、办事效率等,作为测评的一部分。

让愿意做事的人,有能力做

不合格的被劝退,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康健街道最近两批社区工作者招募共有百余人报名,录用了34名,其中很多是“80后”和“90后”。

为了让愿意做事的人有能力做,康健街道给他们提供了不少成长平台。社区工作者小刘与人交流时不太自信,她与同事们加入了街道开设的“同心班”学习平台。“前不久,街道请了有经验的居民区书记给我们做讲座。他一开场就有一种气势,把听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这一点就对我很有启发。”培训当天还组织了分组讨论,大家互相倾诉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交流工作方法。“有的小伙伴自认是家里的‘女王’,被分到综治条线去调解矛盾,还没开口就给当事人骂了回来,差点当场哭出来。不过后来她迎难而上,每次碰到当事人都要聊上几句,现在那个当事人看到她也会主动打招呼了。”

街道开设了“苗圃计划”,组织居民区经验丰富的书记进行一对一传承带教,将引导居民参与自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破解物业协调难题、建立互帮互助机制等工作做法,手把手教给年轻人。如今,街道25个居民区,已有年轻书记14名。

还有不少“外训”,让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充电”。比如对接社区党校资源,定期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培训,组织他们与优秀青年人才交流互动。康健街道还统筹区域名校资源,让他们进入上师大等院校接受专业培训,参加社会学专家的专题讲座,了解社区工作发展新趋势、新特点,拓宽工作视野,提高专业化水平。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杨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