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长期面临着尴尬而无奈的局面:条件艰苦、工作繁累、收入微薄。这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教师从教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了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务院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要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
给乡村教师涨薪,从表面上看,这能够让更多乡村教师留在乡村,不仅留住身,更能够留住心。但是从更深层次上看,乡村教师的涨薪亦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因为对于美丽乡村来说,文化内涵不容缺失,而这就需要有教育的及时跟进。更多的乡村教师能够扎根乡村的话,就能够为乡村教育带来无限活力,更重要的是,随着乡村教师的涨薪进程,也会吸引更多希望奉献自己的青春给乡村的教师加盟。如此以来,每个乡村都会有优质的教师资源存在,能通过教育温润整个乡村世界的文化内涵,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更多的文化魅力。?
美丽乡村并非只是生态美和自然美,在这之外,我们更加重视的应该是文化美和内涵美。塑造文化美和内涵美,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渗透和教育程度的晋升。每个生活在乡村世界中的人,从孩提时代开始,如果能受到优秀的乡村教师的培养,人生就会有腾飞的可能。而以后,无论这样的学生走出了乡村,还是留在了乡村,都会有无限美好的回忆留存,正是这样的美丽回忆编织成为美丽乡村的最美往昔。由此可见,乡村教师对于美丽乡村的意义不容忽视,他们不仅带动着教育的发展,更是能够通过教育的递进,强化乡村世界的文化底蕴,也能够带动整个乡村文化美和内涵美的“更进一步”。
因此,乡村教师加薪可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以往的加薪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我们真心期待着乡村教师的加薪能够落地并落实。而这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出台,更有赖于地方财政的支撑。很多时候,国家政策往往会被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抵消,结果加薪对乡村教师来说,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有鉴于此,我们期待着乡村教师的加薪过程成为充满可执行性的过程,即每个环节都有着切实可行的执行性,不仅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更为重要的是地方财政的强有力支撑,比如对乡村教师的拨款可以实现“专款专用”,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从而避免由于地方财政问题的“有政策无落实”。?
乡村教师的加薪尽管有着非凡意义,但却任重道远。在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下,我们渴望着更多乡村教师能够扎根乡村,也渴望着更多乡村学校的出现,让孩子们能够实现就近入学。只有如此,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存在才能真正为美丽乡村画卷涂抹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颜色,赢得美丽乡村建设的美好明天。(特约评论员 苏彦)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