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杨德义:建设美好乡村要把握五大环节

2015-06-23 10:40:21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SystemMaster

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符合国家总体构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符合广大民众期盼。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体会到,推进这一民生工程应把握几个关键环节。

1、把握系统设计,科学谋篇布局。美好乡村建设是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既秉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思想,又丰富和充实其内涵实质,更加注重关注生态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从这一角度说,美好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居,而是更高层面的推动农民致富、拉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为农民营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路径。因此,我们在建设美好乡村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广泛吸纳民意和专家谏言,充分考虑中心村位置选定将给农民带来什么,充分考虑建筑风格与当地文化底蕴的结合点在何处,充分考虑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哪里等因素。从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和发家致富去布局谋篇,周全考虑并做实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工作,注重规划的系统性,注重建设的高标准,注重定位的特色化,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建一处、群众喜欢一处、收益一处。真正体现出美好乡村建设不是做样子而是做实事;不是种盆景,而要满园春;不是搞政绩工程,而是搞惠民工程。

2、把握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拓展。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抓住重点突破,以点带动逐步展开。我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物质层面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抓好村庄绿化美化,让群众感受到身边立竿见影的变化,进而激发广大农民支持并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同时,政府用足用活涉农资金,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生产生活便捷、高效。在精神层面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按照有场地设施、有组织活动、有经费投入的要求,逐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体育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如对当地民谣农谚、农民艺术、传统绝活、民俗活动、传说故事等进行挖掘与整理,坚定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把握生态建设,促进农业转型。进行美好乡村建设要同步考虑地方农业的转型升级,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我们根据农业大区实际,力推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把让人民群众呼吸洁净空气、喝干净水、吃安全食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破解资源环境问题。利用南谯区地处南京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加速沿苏经济带发展步伐,在推进镇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国省道连接、向城市触及的同时,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构筑美好乡村建设的经济支撑。近年来,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引入农业投资和培育现代农业主体等措施,发展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规模化种植生产加工基地,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板块。我们必须久久为功,促进全区农业转型升级。

4、把握镇村统筹,促进优势互补。统筹镇村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必由之路。推进小城镇建设,发挥中心集镇的辐射带动功能,对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别、拉动美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规划上,中心集镇建设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龙头,按照适度超前、引领发展的要求,高标准地编制好集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道路建设、住宅、文化休闲、环卫、绿化、供水、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立足各镇自然地理实际,突出建设重点,挖掘文化内涵,展现地方特色。在资金筹措上,注重投入的多元化,加强政策扶持,多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小集镇建设预算,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集镇开发与改造。及时出台有关集镇开发优惠政策,放宽小城镇落户的门槛,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社会资本等外来投资投入集镇建设。通过拆迁、开发、补偿的办法,释放存量土地,加快集镇建设和改造步伐,提高集镇建设档次,使农民有条件在集镇居住、有机会在集镇发展,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同质化的生活条件。

5、把握机制创新,塑造发展动力。建设美好乡村需要改革驱动,因此我们着力创新机制,塑造美好乡村建设的坚强动力。一是运用规划目标引导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细化示范镇、示范带和示范村、特色村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增强可操作性。完善县、乡、村三级规划体系,并将其他各类专项规划纳入建设整体规划,形成城乡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建设思路。制定分类分档考核标准,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对“三边”沿线村庄采取分年度安排推进计划,循序渐进、串点成线、以点扩面。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于实施美好乡村建设的乡村,对支农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资金拨付全面审核把关,着力提高项目绩效。三是构建责任明晰的共建机制,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实行各级领导和部门与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特色村共建制度,挖掘领导资源和部门优势,为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滁州市南谯区委)

作者:作者单位滁州市南谯区委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