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特殊寒假作业:每个农村学生用500元"改变家乡"

2015-03-19 22:05: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SystemMaster
皮肤黝黑、身材娇小的张雨田,大胆地披上了一件粉色的大衣。这是她高中毕业以来,穿着最大胆的一次。走上讲台,面向近百名复旦学子,她讲述了帮助同村男孩罗西购买眼镜的故事。

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以下简称“国务学院”)2014级本科生中的22个“农村娃”,完成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做一件改变家乡的事。他们每人获得学院资助的500元工作经费,藉此“改变家乡”。

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更有责任感

张雨田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展示家乡的另一面——贫困。大多数时候,她并不愿意主动告诉身边的同学,自己家乡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孟丽康村究竟有多么贫困,她也从不向人提起,家里还有几万元的欠款未还。

“其实我和罗西的境遇是一样的,家庭贫困、学习压力大,父母一直希望我能走出大山、走向城市。”班会上,说着说着,张雨田忍不住哭了起来。

从2014年开始,复旦大学专门辟出200多个名额面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学生招生,名为“腾飞计划”。国务学院去年招收了“腾飞者”中的22人。

“提高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是近年来教育部一直要求全国各重点大学研究、实践的新课题。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各大重点高校都陆续采取优惠加分、定向选拔等政策增加农村户籍学生的入学比例。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本身在义务教育阶段就与城市孩子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甚至历练出“领袖才能”?

复旦国务学院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该院每年只招收约100名学生,其中2014年入学新生中,“腾飞计划”学生就占到22人。学院党委书记刘季平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学生真正腾飞起来,而不是在与其他学生的对比中愈发自卑。

给“农村娃”500元去改变家乡,是刘季平力挺的一个教育项目。“500元不多,可能有些同学觉得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实际上,这一小笔钱,是在改变一批人,让他们变得更自信、更有责任感、更像领袖。”刘季平给“改变家乡”项目取名“腾飞成长计划”,“让这些腾飞计划的,不只是被招进来,而是真正成长、成才”。
回母校过了把“领袖瘾”

海南省临高县的王丽回到母校多文镇东江学校过了一把“领袖瘾”。这所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总共才50多人,每年会有一两个学生被县重点中学录取。“剩下的,就结婚生子咯。”说到这时,讲台下一片哄笑。

今年寒假,王丽回到这所小学,用500元策划了一场“寒假七天乐”活动。她联系了另外3个曾在这所小学就读过的同学一起助阵——她们分别来自北大、和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她的妹妹符芊也有了一个新工作岗位——“学生间纠纷调解师”。

她让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上讲台自我介绍,“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出身贫困山区的王丽,比谁都更懂得自信对于“农村娃”的重要。

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她,在复旦大学第六教学楼的讲台上,戴上了点缀着人造珍珠的细头箍,搭配一件粉色小西装。入学半年,她已经可以拿着麦克风大声说话,还时不时转身在黑板上写两笔。

7天或许什么也改变不了,但王丽却在农村娃面前画了一个大大的“饼”——寒门依旧是个能出学子的地方。

开始想办法“读懂家乡”

在王丽之前,第一个上讲台分享故事的张雨田,就向全班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家里那么穷,是早点出来打工好,还是继续念书上大学好?”这个问题,是受到她帮助的罗西要问的。

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我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他们都是从很穷的山村考出来的,他们那些老早就出去打工的兄弟姐妹,现在过得都没他们好。你告诉罗西,一定要读书。”每个同学的回答,张雨田都认真地记录在小本子上。

一些贫困的大一新生,开始想办法“读懂家乡”。李朋一上台,台下同学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个来自甘肃天水市贫困山村的男孩向来是个搞笑而自信的人。他的演说方式也很逗,整个分享过程全班学生和老师都在笑。

但当他抛出问题后,全班却鸦雀无声,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只有十几个学生的山区农村教学点,到底有没有必要保留?是不是应该由更多的中心校来兼并它们?到底要不要给那些农村教学点的老师加薪?

李朋一次在村里教学点看到,上课时间,老师们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学生们自顾自地在教室、操场上玩耍。“我当时很不解,老师怎么能这样?”校长后来说,一年县里只给学校9900元工作经费,他曾向乡里申请过很多次补贴,却从未成功。

李朋跑去相关部门找领导,却连领导的影子都没见着。

进入复旦大学的第一天,他曾很正式在讲台上自我介绍:“我的志向是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会去支教,在寒假找一些村小校长采访,我想改变家乡”。(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