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正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镇海街道制定了楼门长工作职责、考核管理办法,还从社区公益金中挤出40%份额,为考核合格的楼门长发放年终奖励。这些楼门长虽没官职,但凭借一颗红心积极发挥作用。
一个街道,7个社区,4万多居民,56位在编社区工作者。平均一名社区工作者,要忙活近千人的事。
为了破解通知发不下去、居民需求传不上来、邻里关系普遍生疏等问题,荔城区镇海街道将社区职能下沉,以住宅楼为单位,组建起一支源于居民、服务居民、离居民最近的楼门长队伍,充当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眼”、“腿”、“嘴”,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镇海街道7个社区已基本实现楼门长全覆盖。已上岗就职的200多名楼门负责人都是居民推选出来的、有威望、愿意在社区发挥余热的居民,退休老人占了绝大多数。
楼门长生活在社区,监督管理也在社区。他们爱遛弯儿、爱聊天,楼道、电梯、超市、小广场,都是工作地点。他们对楼里居民情况了如指掌,谁家是“空巢老人”,谁家搬来了新房客,谁家跟邻居不和,谁家养狗不爱拴狗链,大事小情,没有不门儿清的。他们人手一个小红本,记的全是楼里住户的信息。
镇海社区护城河四期丰美健城小区65岁的林一达就是其中一位。自打当上楼门长,他就利用自己的号召力,把楼里居民往一块儿拢。
住在社区里,要是没人主动打开僵局张嘴找话说,即使是楼上楼下住了好几年,还是陌生人。因此,他常在社区里组织聚会,给大家创造机会,拉近邻里距离。
林一达是退下来的社区干部,他说话实在,办事仗义。在他负责的楼里,大家都拿他当“老大哥”、“当家人”。楼里陈伟东是山东人,来莆田开办一家外贸公司,已在小区住了3年多,可跟街坊最多只是点头之交。刚开始选楼门长时,陈伟东根本没当回事,直到林一达戴着胸牌敲开他家的门,邀请他参加楼里聚会。陈伟东觉得自己融合不到本地人的群里,想婉拒了。林一达明白他的意思,再三劝说:“看我面子,都来都来,关上单元门就是一家人。”
陈伟东觉得心里挺热乎,头一次聚餐就跟大家相“熟”恨晚。一来二去,楼里的邻居从互不相识到推心置腹。谁家有红白事,全都当自家事张罗。
在镇海街道,像林一达这样的楼门长覆盖了各社区的所有楼门,他们不仅是组织员、宣传员,还是调解员、治保员和监督员。
阔口社区霞墩小区的楼门长陈棋,是位尽职尽责的楼门长。退休快6年的他,索性把工作地点设在了楼门口,天天在楼下看门执勤。上一周,当他巡逻时路过2单元的时候,听见有人在家里喊疼。原来,这位邻居在擦地板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陈棋赶紧找车把邻居送去医院。在入户调查时,陈棋知道楼里有位“空巢老人”,便开始长期照顾。陈棋家做饭,都要先给老人送去,一天三顿不落。
许多居民称这些楼门长不仅是居民的“黏合剂”,还是社区的“发声器”。过去,居委会有通知,都贴公告栏,不过,没几个人去看。现在,有需要传达的大政策小情报,都首先通知楼门长。关于文明养狗的,楼门长就专盯养狗户;关于计生政策的,楼门长挨个叮嘱年轻夫妻。据统计,200多名楼门长上任后,社区信息采集效率大幅提升,群租房信息准确率接近100%。
发挥大作用的楼门长在社区颇受尊敬,这让他们干劲十足。镇海街道陈文书介绍,这些楼门长一没官职,二没报酬,发挥作用全靠一颗红心。
为更好地发挥楼门长队伍的作用,真正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镇海街道制度先行,不仅制定了楼门长工作职责、考核管理办法,还从社区公益金中挤出40%的份额,为考核合格的楼门长发放年终奖励。
编辑:麦穗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