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李子的来了……”,随着一声声吆喝,水窝子村的村民们纷纷背着背篓、挑着箩筐走进了自家的李子园里,一边哼着歌儿,一边将一个个大如乒乓的李子摘进筐子、扛到车上。当一筐筐的李子变成一张张100元面钞的人民币时,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的“笑容”从何而来?这得益于万源市太平镇党委、政府对他们村的倾情付出。为了帮助村民们谋划出一条“致富路”,太平镇领导干部多次深入该村实地调研,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找到了合适该村的经济作物——水果。但老品种果树由于病虫害多、产量小、果子口感不好等原因,村民收入并不高。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该镇党委、政府多次派该村支部书记前往各个地方学习先进经验。2009年以来,先后8次到成都三圣乡、陕西西乡等地引进了青脆李、雪梨等新品种进行种植。与此同时,镇党委、政府多次邀请水果种植、管理专业人士对果农们进行技术培训。
目前,青翠李、雪梨在水窝子村的栽培面积已达1200亩,大规模的种植和可观的产量,却让该村的果农们喜忧参半,因为水果的销售又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大难题。为了拓宽销售渠道,解决果农们的水果销售问题,镇党委、政府多方争取,培育壮大了水窝子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将“庙沟特味”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知晓并前来购买,另一方面认真在水果包装盒上下功夫,让水果卖出一个更好的价格。每当清脆李成熟的季节,每天都有四五辆从贵州、重庆、南充等城市开来的汽车驶进水窝子村,将美味可口的“庙沟特味”带向远方,让生活在各地的人们品尝到来至大巴山的独特味道。
目前,该村的水果年收入达到了300余万元,已培育年收入5万以上的水果种植大户11户,带动了80余户农民致富。此外,该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果树地里发展生态蔬菜,现每年可产出海椒、番茄、黄瓜、豇豆等各类时令绿色无公害蔬菜35吨,年产值达8万余元。村民们在水果成熟的季节卖水果,在其他季节里种植生态蔬菜卖,真正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编辑:麦穗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