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新闻网消息 (记者 郑义祥 通讯员 郑辉 孙小晨)9月27日,记者来到曹妃甸区八农场新河头村,这里15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舞台、绿化、林间硬化等工程项目刚刚竣工。据了解,这是八农场继2014年将新塘庄村打造成了市级精品村,2015年将小戟门村、2016年将小韩庄村分别打造成了省级精品村,今年正在加强新河头、石匠庄、尚庄子、孙塘庄省级重点村建设,并将木匠庄、南田庄打造成省级精品村。
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全区面积最大、村庄和人口最多的农场,八农场坚持规划先行、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建管并重的工作方针,深入推进硬、绿、美、亮、净“五化”工程,打造出一个个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的乡村美景。
一是以治促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农场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以“两改一清一拆”为抓手,大力优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共改造危旧住宅745处,清理垃圾杂物6万余立方米,拆除违章建筑613处,拆除户外厕所4000余座,治理空闲宅基地75处。全方位对违章建筑、残垣断壁、门前杂物、街道死角及沟渠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对清理出来的空闲地因地制宜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或农民文化广场。
截至今年9月,八农场累计投入资金7806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其中,道路硬化方面,投资4793万元,硬化街道493条、24.5万延长米、92万平方米;安全饮用水方面,投资1140万元,建设大型自来水厂;污水治理方面,投资262万元,修建排水管网55条、1.2万延长米;村庄亮化方面,投资170万元,安装路灯568盏;村庄绿化方面,投资330万元,栽植各类苗木2.7万余株;电商服务网点建设方面,投资9万元,在15个村庄建村邮乐购网点;改厕改造方面,投资752万元,改造厕所5214座;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投资350万元,建设村民文化广场190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2960平方米。
二是体现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八农场历史古迹有南田庄西的二郎庙、孙塘庄南街的观音庙,民间艺术有高跷、秧歌、乐亭大鼓等,为使文化得以传承,农场将这些加之倡导文明健康、宣传道德法治等内容绘制于文化墙,形成一套套不同风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文化长廊。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本着“出特色、有新意”的原则,体现出“一村一景一特色”。小戟门村的前身是园艺队,村民懂得园艺技术,有种植果树的基础和条件,针对这一特点,从打造果树专业村入手,突出特色创名气,在全村拥有150亩果树面积的基础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又栽种了苹果树、梨树2800余株,营造了村在绿中,房在树中,处处绿意盎然的生态美景。木匠庄村一方面抓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一方面抓道德文化、孝德文化、孝廉文化建设,通过“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评比和“孝德之星”“道德模范”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孝老爱亲慰然成风,文明新风馨香扑面,使美丽乡村与村民素质相得益彰,共同提升。
三是建管并重,全面巩固建设成果。农场为保持场域环境卫生持续整洁,杜绝反弹现象发生,坚持“建设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物业管理、监督考核等有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对已建设完成的村队,积极抓好巩固提高工作。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由物业公司负责环卫保洁服务,农场每周对市场化管理的村队或重点部位进行一次监督考核。同时加强对《美丽八场公约》《八农场场规民约》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文明意识、卫生意识不断提高,久而久之,使爱护环境卫生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场采取干部带头、党员示范,进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全场上下共建家园的积极性。据统计,几年来共有8000余名党员、群众自愿参与草垛搬迁、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形成了全员参与、全员创建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