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从“青疙瘩”到“金疙瘩”——“黄十娘”榨菜成长记

2024-07-18 08:52:25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田杭可

在重庆黔江,“黄十娘”榨菜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道佐餐开胃小菜,也被当地人称为“咱黔江自己的榨菜”。“黄十娘”榨菜原料源自黔江区黄溪镇,采用土家传统腌制技艺和自动化生产线,造就了其口感清脆、含盐量低的特点,也因此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于2020年得到重庆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巴味渝珍”的认证授权。

▲ 黄奎向记者介绍“黄十娘”榨菜产品

说到“黄十娘”榨菜,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黄奎。从成立蔬菜合作社,规模发展辣椒种植、青菜头种植,到创办重庆市众新侧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立榨菜生产厂房,创立“黄十娘”榨菜品牌,“80后”新农人黄奎始终不忘“振兴农业、造福农民”的初心,他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着乡亲们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目前公司年产榨菜50000吨,全年产值达到 2000万元。

套种“套”出增收新路子

黄奎出生在黄溪镇新民村。新民村是一个被群山绿水环绕的自然村庄,多年来村民们种植玉米、红薯、洋芋,以传统的“三大坨”为主要产业。1984年起,黄奎这个土家后生就一直扎根在这里,在这片黄土地上耕耘,一点一点去实现他的“农业梦”。

▲ 青菜头种植基地

在过去,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老辈人的理念是“穷养猪,富读书”,说的是要想改变贫困的生活状态,就要多养猪。初中毕业后的黄奎年仅16岁,他没有像很多年轻人一样南下打工,而是选择了扎根在家乡养猪、种菜,农忙之余还做过一点小百货生意,也开过货车,运输木材补贴家用。

“那时候最多养过20多头猪,我们这里自然条件好,当时养猪还是很快改善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年能赚上万元”。黄奎介绍,由于在村里养猪摆脱了家庭贫困,2009年他就在村里申请入党,之后当选为村里的综治专干,在村委会工作,为乡亲们服务。

▲ “黄十娘”系列榨菜产品

乡村要发展好,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发展产业,无非就是搞种植、养殖。2008年,24岁的黄奎筹划着如何带头发展一个能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产业。之后黄奎在黔江区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通过培训他了解到黔江区是重庆最大的蚕桑种植基地,蚕桑种植一直是当地传统的优势产业。为此,黄奎看准了蚕桑产业,并带头发展了100亩蚕桑。为了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2009年黄奎又在桑树行间种植辣椒,让产业发展实现双收。提到种辣椒,黄奎说:“辣椒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佐料,重庆人爱吃辣,所以辣椒不愁卖,辣椒销售这块我有把握。”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种植,黄奎种植的辣椒长势良好,看着满地颜色鲜红的辣椒,黄奎脸上笑开了花。为了对接销路,打通市场渠道,他带着辣椒走访多个蔬菜批发市场。源于新民村的好山好水好生态,黄奎的辣椒很快就被各地客商订购一空。盘算之后,黄奎喜出望外,通过套种辣椒每亩地的收入额外增加了3000元,这也让黄奎继续扩大规模的信心更足了!

▲ 收购青菜头

看到黄奎种植辣椒增收后,村民们的积极性也上来了。2014年,黄奎注册成立了重庆市黔江区常骞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并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提供辣椒苗和种植技术服务,等收获后合作社统一收购,解决乡村们的后顾之忧。之后的几年,合作社的蚕桑基地和辣椒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辣椒种植达到了1000亩,亩收入最高达到8000多元。村里的部分贫困户也因跟着黄奎种辣椒而脱了贫。一时间,在新民村及周边各村,黄奎用实际行动实施“蔬菜扶贫工程”的故事人尽皆知,他也成为大伙眼里的致富“领头羊”。

作为一名村干部,黄奎热情诚恳的工作态度和带头发展产业的劲头被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7年,他被推选为新民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村主任后,黄奎心想如何利用收获辣椒后的秋冬闲土地再为村民多创点收,为此他日思夜想、想方设法寻找合适的项目。

就在黄奎一筹莫展之际,黄溪镇党委书记王山河得知黄奎的苦恼后,帮他联系到涪陵榨菜厂。经和涪陵榨菜厂协商,双方达成合作意向,黄奎负责带领村民种植榨菜,并进行初加工后,再由涪陵榨菜厂收购,这样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又解决了榨菜售后问题。

最初,黄奎从涪陵带回青菜头种子,发到村民手头,但大家都持观望态度。对于村民们来说,看不到效益,谁也不愿意尝试新的产业。就连家人都开始劝他,万一拿回来的种子不适合黔江的气候,别说赚钱了,到时候还要亏本。

面对周围人的不看好,黄奎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带头种植青菜头。“不试怎么行,万一成功了,秋冬闲置的土地就能利用起来了。”说干就干,当年黄奎种植了500亩青菜头,源于黄溪镇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黄奎精心的管护,500亩青菜头当年就实现了平均亩产1500千克,也给黄奎带来了一笔不错的收益。

有了效益,村民们纷纷找到黄奎表示愿意跟着他种植青菜头。有了乡亲们的支持,黄奎注册成立了重庆市众新侧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并以“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青菜头种植和初加工。“第一年公司发展了1000亩,收获的青菜头经过初加工以每吨1700元的价格卖给涪陵榨菜厂,每亩地增收1300元,当年就取得了成功。”黄奎说。

尝到甜头的黄奎在之后的两年里将榨菜规模扩大到了5000亩,到了2019年,经过3年多的发展,新民村的青菜头种植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且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乡亲们都建议黄奎建设榨菜加工厂,提升青菜头的附加值从而让效益最大化。“青菜头初加工产品每吨只卖1700元,而成品每吨可卖8000元。”黄奎给记者算了笔账,因技术和设备问题,合作社只能进行青菜头的初加工,而成品价格却是初加工的4倍多。如果能将青菜头加工成成品榨菜,乡亲们的收入也将翻几番。

从“青疙瘩”到“金疙瘩”

心动不如行动,确定了想法后,黄奎多次前往涪陵学习榨菜的制作。掌握技术后,黄奎自筹了200万元,并在黄溪镇政府的扶持下获得股权化改革、党费等扶持资金157万元购进榨菜深加工设备,建起了“黄十娘”榨菜加工厂。厂区面积3000余平方米,拥有大型腌制池8个(容量1000立方米)、榨菜加工车间1000平方米、冷藏库400立方米、集装箱厂房400平方米、办公用房500平方米。

建厂之后,黄奎开始研发产品。如何生产出可口的榨菜,同时也要区别于市场上其他的榨菜,这是产品定位的关键。在用青菜头试制榨菜时,黄奎想到了当地土家族人制作的盐菜。

▲ 青菜头丰收

土家族用青菜头腌制盐菜的历史比榨菜还要久远。土家族农家妇女将青菜头晒干放入土坛中,腌制一段时间后,拌上特制的佐料,就成了盐菜。盐菜味道清香、口感爽脆,被称为“下饭菜”,是土家人家中的必备食品。黄奎决定试着把盐菜制作技艺与现代榨菜生产工艺结合,研制出一款新型榨菜产品。

制作榨菜工序复杂,除了选料、晾菜等技术活外,最难的是“三腌三榨”的绝活。只要有一“腌”腌不到位,就形成不了榨菜特有的香味;只要有一“榨”榨不到点子上,也形成不了榨菜独有的口味。为了早日生产出让人满意的榨菜,黄奎每天泡在工厂里,一遍一遍地调味,一道一道地尝味,一次一次地总结,光拿来试验的榨菜就有1500多千克。守得云开见月明,历时一年,黄奎成功研制出了麻辣、微辣、清爽三种口味的榨菜。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他还多次在黔江区农业农村委的推荐下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并前往多个知名榨菜生产企业观摩学习。学成归来后,黄奎在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的推荐下,引进“涪杂2号”青菜头品种,在当地大面积推广。据了解,该品种比同类品种早熟30天上市,增产20%以上,同时抗霜霉病,耐病毒病,耐抽薹性强,填补了榨菜早熟、耐抽薹品种的空白,有效解决了青菜头收获期过于集中的问题。

“好的榨菜离不开好的原料,我们的青菜头2019年就通过绿色产品认证,采用‘三清三洗、三腌三榨’的传统制作工艺,生产出的榨菜晶莹剔透、口口留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推陈出新,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推出三种口味、四种规格。同时,以完备成熟的榨菜生产线和产品检测设备为基础保障,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建立卫生质量体系,保证产品的品质。现在以线下和电商渠道同步销售的模式,400克袋装的零售价在12元左右,全年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黄奎介绍。

目前在黄奎的发展带动下,黄溪镇青菜头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共涉及6个乡镇、30个村(社区)、2400户;其中脱贫户、低保户985户,青菜头全年产值达到1300多万元,真正成为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特色产业。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黄奎常年雇用8名脱贫户(残疾人)在榨菜厂务工,每人每月的收入为2000~3000元,公司每年人工支出达40多万元。

今年54岁的刘树平就是在黄奎的榨菜厂务工的一名脱贫户,早年间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肢体二级残疾,饱受病痛折磨的他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也是人尽皆知的“低保户”。2022年,在黄奎的帮助下,赵树平重振精神来到“黄十娘”榨菜厂,做起了一名杂工,每个月有2400元的收入,现在的他脸上经常挂着笑容。“特别感谢黄总给我这个机会,现在通过在家门口就业每个月能补贴家用,我以前做梦都没想过。”刘树平笑着说。

所有汗水都有收获,所有努力都不会被辜负。在黄奎的努力下,公司先后荣获“黔江区农业龙头企业”“黔江区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重庆市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2020年,黄奎当选为黔江区人大代表。他说:“这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一定不负人民重托,在带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好人大代表模范带头作用,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以身作则带领乡亲父老走上致富路。”

“人活着就要努力奋斗,只要确定了目标就朝着目标走下去,打一枪换一炮是不行的。”对于干事业的决心,黄奎无比坚定。他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打造黔江最大的榨菜生产企业,将榨菜打造成黔江绿色食品标杆,让黔江榨菜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农家科技》2024年7月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