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6月1日16时10分讯(见习记者 谢佳洁)近日,记者从重庆市黔江区获悉,该区首期市级珍贵古籍完成抢救性修复,“美颜”后将重新入藏黔江区图书馆。
古籍修复后可增寿百年
本批修复的馆藏市级珍贵古籍共有4种37册,包括《左繡三十卷》16册,《古文析義初编六卷二编八卷》10册,《更生斋诗集八卷》4册,《八銘塾鈔初集不分卷二集不分卷》7册。
“这对黔江区的古籍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黔江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称。
据介绍,在古籍恢复原貌时,图书馆聘请专业修复机构协助制定修复方案和进行技术指导,历时1年之久,根据古籍的破损程度及病害程度,通过分析检测、杀虫、消毒、灭菌、编号、折叶、清洗、脱酸、熏蒸、修复等技术步骤,采用传统手工工艺进行修复。
修复过程中,黔江区图书馆一直本着”整旧如旧”、“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的原则,并对已修复的古籍进行数字化的科学有效保护。
记者了解到,黔江区图书馆还为珍贵古籍订制专用函套,使得原版古籍至少可以增寿百年。
力争5年内完成馆藏珍贵古籍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
据了解,黔江区图书馆(区古籍保护中心)现有4000余册古籍藏量,22种共153本被列入市级珍贵古籍名录,拥有《尖达塔度》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为古籍综合研究提供了宝贵历史信息和难得的实物资料。
由于历史原因和存藏条件有限,大部分古籍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馆内80%古籍已达到一级破损程度。
藏书修复前 黔江区图书馆供图 华龙网发
古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为保护珍贵古籍,黔江区率先完成首批濒危市级珍贵古籍的抢救性修复,填补近年来渝东南地区无古籍修复历史的空白。
接下来,图书馆将继续加大古籍修复保护力度,争取在未来5年内全面完成对馆藏22种珍贵古籍的原生性和再生性保护,助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