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食之城,重庆的大街小巷汇集了众多食品生产小作坊和摊贩,存在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位于武陵山区的黔江区,针对这个热难点问题,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积极探索,创新管理,力求为市民打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1、实施专项整治,统一建档备案
清晨,黔江区腾龙苑片区的太平岗早市摊区已是香味扑鼻、人声鼎沸。在整齐排列、明净有序的摊位前,忙着上学、上班、赶早市的市民正享用着简单而美味的早餐。
“这里的摊位都贴了登记证和健康证,还用冰柜保存食物,干净又方便,我每天都来。”正在吃早饭的市民罗兵说,“住在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摊区是统一规划和管理的,油污、垃圾不落地,我们看着舒心,吃得放心!”
据了解,以往的腾龙苑片区环境脏乱差,餐饮经营者们常年养成的陈规陋习成为食品安全管理中难啃的“硬骨头”。为此,黔江区组织食品药品监管、市政园林、公安、商务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不到一个月,该片区综合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干净、整洁的整治效果赢得市民称赞。
实际上,这样的事不只发生在腾龙苑片区。近年来,黔江区狠抓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专项整治,破解小作坊不合格食品、早夜市餐饮摊点卫生等“顽疾”。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统一标准,对从业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完善防蝇、防尘、防鼠“三防”设施,责令所有业主必须购用冷藏设备,集中摊区由市政部门集中设置管网供水、排水,推动食品生产经营环境逐步好转。
目前,黔江区专门划出体育馆、阳光花园、太平岗3个早市摊区和邬杨桥、阳光花园、南海城3个夜市摊区,共备案食品摊贩86余家。全区累计完成登记备案的生产小作坊有510个、食品摊贩622个。
同时,投资100万余元,解决了全区585家餐饮小摊贩前灶后厅和1000余家小摊贩骑门摆摊问题。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每年对小作坊、小摊贩开展监督检查不得少于4次,并不定期地对500余家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进行监督抽检。
2、加强规范管理,注重宣传培训
在黔江区南海城菜市场,熟食摊位的经营者们一改过去随意着装的“老形象”,统一穿着洁净的白衣、白帽工作服,戴着口罩,一律使用食品夹销售食品,让人眼前一亮,倍感舒坦。
一直以来,黔江区积极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机制,多方联合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防控,强化过程监管,安排执法人员每天现场规范、指导、解决问题,使食品从业人员的陈规陋习逐步得以纠正,农贸市场摊贩的监管得到全面加强。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食品药品监管所与辖区农村家宴“一条龙”服务者签订责任书。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12331等宣传活动,向市民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免费发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去年以来,对50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老板、400余家食品摊贩的业主进行了培训。
如今,针对即将实施的《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及3个配套管理办法,黔江区加大了宣传力度,派员逐户向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发放相关宣传资料,逐户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安全承诺书》,告知企业负责人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达不到备案基本条件的,可在网格化监管人员的督促下进行整改;如无整改意愿的,则依法取缔。
黔江区通过对小作坊、小摊贩的整治和规范,经营者的陈规陋习得到逐步改变,一个讲卫生、讲规范、饮食安全的环境正在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