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贵秀(右)在村民帮助下为桑树剪枝。记者 王翔 摄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渝东南与鄂西交界的黔江区黎水镇竹园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一畦蚕桑地里,一大片刚剪完枝条的桑树,在阳光下挺枝傲立,犹如等待接受检阅的队伍。正在劳作的43岁村民何贵秀告诉记者,这20亩蚕桑地,是她家新流转过来的,趁这两天天色好,要抓紧时间剪枝、嫁接,以免耽误后面的春蚕生产。竹园村原本是该区贫困村之一,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从2009年开始,当地村民陆续流转土地种桑养蚕。如今,竹园村已成为黎水镇的“养蚕第一村”。
何贵秀的家在竹园村五组。这些年,她家流转了30亩蚕桑地,栽桑养蚕挣得不少。“我这蚕桑地种的是密植桑,产量高、见效快,预计2017年能养蚕产茧50来担、收入10多万元。”说起新一年的盼头,何贵秀笑得合不拢嘴。黔江区一负责人说,当前,黔江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山地特色效益农业。政府通过加快桐乡丝绸工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丝绸服装等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让蚕桑产业在全区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栽桑养蚕的农户越来越多。为了减轻蚕农的负担,政府和企业还从土地流转、桑园管理、蚕房建设、小蚕共育、产茧等方面对蚕农进行补助,减轻他们的投入负担,不仅桑苗免费发放,蚕种也按半价卖给农户,农户修蚕房,政府每间给予1000元的补贴,栽桑达到30亩以上的,根据蚕房的数量每间还能再补贴2000元。
同时,镇上、村里每个季度都要举办技术培训会,在桑树定杆、刷白、修剪,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等阶段,组织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实地进行讲解指导,提高桑园的产出率和蚕茧产量。竹园村80多户养蚕户,还自发成立了一个互助队,哪家做活路差人手,有空的就去帮忙。2016年,竹园村全村就产茧760余担,产值140余万元。
走在竹园村的蚕桑地里,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就铺在眼前,富民的梦正在“一针一线”编织中……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