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德才同教。纵深推进社会和家校共育,组建教育团工委,建成“非遗”传承基地校32所,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26门,学生获国市奖励461人次,1人入围全国美德少年候选人。
二是特色办学。全面实施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和“1+5”行动计划,建成市级艺术、体育特色学校20所、乡村少年宫8所,形成“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参加国、市科技竞赛活动获奖102个,全国花样跳绳锦标赛获29金9银7铜。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6506节,获市优130节、部优57节,学前教育入园率达82.1%,高考一本硬上线人数和职教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居渝东南第一。
编辑:徐强 责任编辑:孙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