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通讯员 龚涛)2014年8月,重庆市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文化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黔江区作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民族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重精品、重规划、重传承、重保护,尤其是文化传承“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模式更使黔江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得到提炼,品牌得到提升。
重投入突出规划先行
将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列入黔江区“十三五”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南溪号子传承培训表演基地、小南海民族风情区、濯水古镇民族文化展示一条街等20余项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库。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小南海土家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和总额为1000万元的宣传文化基金,助力区内非遗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
重传承突出保护并重
拟定市级非遗项目生态传承基本方案,推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123”工作模式。即为每一个传承项目出台一套政策,建立“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两个保护模式,打造“传承基地、传承舞台、传承人”三个传承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立8个传承基地,组建38支共计4000余人的传承队伍。
重协作突出精品优先
联合渝东南各区县携手打造“武陵山(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展示黔江风土人情和弘扬传承黔江优秀民族文化的电视连续剧《侯天明的梦》、大型民族歌舞诗《云上太阳》等作品实现了从区到市、走出国门的三级跨越。
编辑:微知 责任编辑:颜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