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窖溪水库 摄/田鹏
阿蓬江防洪治理工程濯水集镇段 摄/田鹏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为深入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黔江精准发力,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抓手,从创新科技投入、建管机制建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近期,先后建成太极水库、老窖溪水库,完成阿蓬江防洪治理工程(一期),完成12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建成生态河堤约5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6.73平方公里,解决和保障了21.87万人的饮水安全。
科技支持 工程建设打开新局面
如今作为重庆市百强镇之一的石会镇,曾几何时也因为缺水一度限制了经济发展。
原来,由于供应石会镇全镇生活用水的石会水厂水源集水面积小,且无调节能力,水量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一到枯水期,常会遇到水源枯竭的情况,供水保障率较低。
连年缺水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对当地的招商引资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部分投资商因供水保障低问题,纷纷放弃了投资。
为改变石会镇因缺水所产生的困局,黔江区筹集资金4.4亿元,按照申报“大禹奖”的标准,在石会镇内修建了一座中型水利工程——老窖溪水库。该工程于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历时3年,于2016年12月建成投用,彻底解决了石会、黑溪等乡镇约5.0万名集镇人口、9.48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工业发展用水问题及1.26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在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紧紧围绕 “大禹奖”的标准,按照工程建示范、树标杆要求,不仅打破了“三个当年”的工程施工纪录,更是开创了水利建设勇于创新的新局面。申报了《多雨地区沥青砼快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课题,不仅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还荣获“2016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新引进的摊铺机不仅实现了工序机械化、完善的环保除尘系统,还实现了对加热过程中骨料挥发的石粉二次回收利用,被中国电建协会评选为“2016年度QC成果一等奖”。
2015年4月,老窖溪水库被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2013-2014年度全国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称号,取得的这一系列荣誉为申报“大禹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学规划 全域水利展现新布局
老窖溪水库的建成只是黔江补齐供水水源短板,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建设的其中一项成果。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特殊的山区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降水与需求时间错位,导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工程性缺水和空间上缺水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的最大困难之一。
“黔江水资源总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因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喀斯特地形,导致工程性缺水严重。”黔江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补齐补足供水水源短板,加快解决全区工程性缺水问题,近年来,黔江区以乡镇为基本单位,以农村为要素,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地形地质条件、集中用水区需求和缺水状况,根据规划区域内缺水类型特点,新规划了水源配置方案。
为解决农村人口集中区域的饮水问题和农业主产区的灌溉问题,同时考虑部分人口和耕地相对集中且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黔江区在对当地水资源、建库条件等因素进行深入论证后,因地制宜在东南部地区马喇河上规划了罗家堡中型水库,在五里乡、邻鄂镇规划了甘溪、艾坪两座小(一)水库,供水范围主要覆盖东南部地区马喇、金洞、五里、邻鄂5个乡镇;在西北部地区石会河上规划了老窖溪中型水库,并在此区域规划了马鹿池、高坪、黄桥、新民4座小(一)型水库,解决了西北部地区无骨干水源工程的问题,为黄溪、杉岭、黎水等6个乡镇提供可靠水源;在南部地区太极河支流香树河上规划了茶园中型水库,另外在该区域新规划布局了治安、沙坝、水市、三塘盖、陈家寨5座小(一)型水库,供水范围主要覆盖水市、太极、濯水、石家、鹅池、新华等乡(镇)。
截至目前,太极水库、老窖溪水库已基本完工并通过下闸蓄水验收,现正在抓紧建设渠系配套工程;罗家堡水库、瓦窑堡水库已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正按施工计划有序推进。随着民生水源工程的陆续投用,黔江区将缓解因工程性缺水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
创新机制 工程建管呈现新气象
老窖溪水库建设工程在前期成立了工作攻坚小分队,用一年半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前期论证和审批工作,为后面项目建设中无重大设计变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前半年投入6000万元全面开展征地移民工作,确保了工程用地……
老窖溪水库工程在保质保量的前提条件下,创造了中型水库大坝“当年开工、当年度汛、当年完工”的施工纪录,在黔江骨干水源项目建设中尚为首例。
老窖溪水库建设的高效推进只是黔江创新建管机制的又一成果,太极水库枢纽工程、阿蓬江防洪治理工程(一期)、小南海干渠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标准推动,都与完善的建管机制息息相关。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黔江把做好顶层设计作为首要任务,努力实现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项目建设。由区委、区政府统一设立黔江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由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直接指挥相关部门和项目业主开展项目建设,并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水利部门单兵作战、水利部门与项目业主形成“两张皮”和机关事业单位技术人员不能到企业兼职等问题。
水利工程的顺利推进,同样离不开资金的保障。为破解水利项目配套资金难题,黔江区充分发挥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指挥部每年根据水利建设计划统一编制地方水利投入解决方案,通过财政预算、配套土地资源、盘活积淀资金、整合其他投入等措施落实配套资金;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努力争取把财政性投入直接纳入年度预算,通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水利工作的机会,争取对落实配套资金的过程监督。
同时,通过落实好一套建设管理上位机制,认真执行好基本建设程序和“四制”,实现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干部安全的建设目标。与此同时,建设好一支技术保障队伍,近年先后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40余名,为水利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唐楸 刘茂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