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源 马朝霞 本报记者程鸿飞
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路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山东省临清市积极推动工商资本下乡,推动政策成功落地,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我们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和规范工商资本下乡,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以政府为中介促进企业与农户对接。通过深化沟通找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汇合点,让农户更多地从工商资本下乡中受益。”临清市委书记何宪卓说,“同时,抑制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负面影响,防止可能出现的非农化、非粮化倾向,建立严格准入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要求工商资本下乡遵循乡村建设的相关规划要求,明确经营建设方向,严格项目审核和建设用地审查。同时,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
养殖智能化湖羊产业兴
随着“聊·胜一筹!”京沪高铁品牌专列的开通,临清湖羊肉制品走上北京、上海市民的餐桌。这种优质湖羊就来自于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
近日,走进润林牧业的羊舍,记者注意到每只羊的耳朵上,都有一个黄色的小牌,上面印有一个二维码。这究竟是何意?“我们这儿的羊,从出生就打上耳标,简单说就是个二维码,也可以说是它的身份证,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它的养殖厂家、饲料、药物、检疫等各种信息都可以追溯到,从源头上保证了羊肉的安全。”润林牧业公司总经理宛秋林介绍。
润林牧业是由当地大型纺织企业三和集团投资1.8亿元建成的综合性农业项目,公司主要开展高标准智能化湖羊养殖,采用漏缝式地板和全自动清粪模式,配套经济实用的通风和环境自动调控措施,有效控制羊舍内环境的氨气、湿度,提高了湖羊的健康水平。而且,给水、投料、消毒等环节完全自动化,仅用10分钟便可完成3000只湖羊的投料工作,机械化清粪仅需20分钟便可完成。
宛秋林说:“智能化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约人力成本,3000只羊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现在存栏10万只,3名饲养员足够。”作为国内第一家现代化湖羊样板示范场,公司自繁自养,每年存栏种羊10万只,出栏湖羊种羊30万只。在活羊输出的基础上,公司还拥有一整套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屠宰流水线、全套分割和真空包装设备,其肉制产品远销京沪等大城市,且在当地建立了品牌直营店,广受消费者欢迎。
“做企业还要考虑如何反哺农民,我们实行集中育种和分散养殖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农户致富,在周边6个乡镇组建了8个年出栏10万头的扩繁场,成立了10个养殖合作社,建设了10个湖羊养肥小区,还发展了1300多个养殖专业户。公司提供种羊,供应绿色无公害饲料,回收成品肉羊。每年大量收购青贮玉米作为贮备饲料,为两万多农户增加了5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宛秋林说。
据了解,润林牧业近年来年均销售额达到两亿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谈到企业发展成功的原因,宛秋林说:“这得益于强大的工商资本做支撑,一方面,资本为公司运用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我们利用充足的资金开展科技研发。另一方面,工商资本的介入,将工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带入养殖业,促进养殖的规模化和科学化。”
海棠花盛开乡村人气旺
每年4月下旬,千亩海棠在临清市魏湾镇的土地上竞相盛开,微风徐来,花蕊飘香,越来越多的游客醉入花海。
中华海棠园由聊城绿泽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1000余亩,始建于1998年。原本是林业农场,以繁育苗木为主业,后来经过多年的适应性试种和筛选,公司精心选育出了适应我国北方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彩叶观赏树种180多个,其中,仅海棠花的品种就达150种以上。
据总经理李群述介绍,在这片海棠林里,每株能卖千元以上的海棠树不计其数,但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向旅游转型。如今,海棠园已经成为一个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苗木繁育、有机生态种植与养殖、科普教育等结合,具有人文特点和自然特色的旅游胜地,年可接待游人20万人,吸纳300人就业。
“在海棠园上班,不仅离家近,公司还给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魏湾镇前营村村民王秀莲工作带劲,满面笑容。据前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召民介绍,海棠园所处的地块,原先就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基本上靠人种天收,一亩地一年的收入不到1000元。如今,当地农民不仅将土地流转了出来,增加了固定的财产性收入,而且还可以到海棠园来打工赚钱。
“现在,海棠园的生态游、科普游、会议游已渐成气候,海棠除了观光食用,还有药用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将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发展‘海棠经济’,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李群述说。
瓜菜果飘香农民腰包鼓
不仅前营村,临清老赵庄镇车子周村的村民也感受到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实惠。在村里的康千顷田园综合体,一座座规划整齐的大型蔬菜温室拔地而起,各类新鲜果蔬长势喜人。在工商资本注入前,车子周村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2016年12月,世粮集团投资的临清市康千顷商贸有限公司在村中成立,注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800亩的温室大棚蔬菜基地。
300米长、36米宽的大跨度冬暖式钢结构拱棚内,种有西红柿、彩椒、黄瓜、香瓜等。技术员洪殿桂介绍说:“借助世粮公司广泛的销售渠道,一级果蔬销往京津和东北地区,二级果蔬销往俄罗斯、巴基斯坦等国,彩椒在国外卖到15元一个,是国内价格的3倍。目前基地可亩产黄瓜两万公斤,每公斤黄瓜在北京超市可以卖到9元。除去人工、肥料的成本,每亩可实现收益6万元左右。”
临清市康千顷商贸有限公司经理王一涵介绍,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发展餐饮业、农家乐观光业、田园综合体。一二三产融合的新模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提及增收,村民李艳杰说:“家里的6亩地以前只是种粮食,现在流转给公司,每亩可收益1100元。去年9月份,我和丈夫都成为了公司的长期工,和城里人一样拿工资。”与他们一样在公司打工的村民还有60多人。“我们还积极吸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公司打工。目前已有13户贫困户来到公司。男工工资是每天90元,女工每天80元。”王一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