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阳光下的守护丨铜梁公安: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绿水青山

2025-08-20 15:28:4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入夏以来,重庆市铜梁区持续高温炙烤,气象部门多次发布橙色、红色预警。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铜梁区公安局联合区林业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以地面巡查筑牢防线、宣传教育深化共识、科技赋能提升效能,多措并举构建“人防+技防+宣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全方位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屏障。

强化地面巡查

“汗水+脚步”守护绿水青山

728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铜梁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民警辅警已开始忙碌起来。当天,他们要奔赴永嘉、大庙、安溪等多个镇的重点林区进行巡山护林,排查火灾安全隐患。

民警辅警背着水壶、手持巡查记录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这片树林枯枝落叶堆积较多,存在火灾隐患,得赶紧清理。”简单问题民警辅警迅速协同林场工作人员处理,复杂问题则建立台账、落实责任、跟进处置,确保隐患见底清零。汗水顺着民警辅警的脸颊滑落,浸透了警服,他们仍沿着山路继续前行,排查其他风险隐患。

这是铜梁公安开展森林防火检查工作的一个缩影。暑期以来,铜梁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联合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重点林区、森林防火检查站及火灾易发区域等部位开展巡查。他们头顶烈日、脚踏热土,用坚实的脚步丈量青山,守护绿色屏障。

8月以来,铜梁公安共投入警力500余人次、车辆80台次参与林区巡查,巡护里程超过1000公里,及时劝阻、制止违规野外用火行为13起,成功处置7起初期火情,发现整改问题隐患51处,有效避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强化宣传教育

“线上+线下”凝聚防火共识

“孃孃,最近天气干燥,千万别在田里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万一引发火灾,还要承担法律责任。”82日,民警辅警一边开展巡山护林工作,一边向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和森林防灭火知识。

铜梁公安将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防灭火知识深入人心。线下,民警辅警走进场镇、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森林防灭火知识。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手机短信推送森林防火预警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良好的森林防火氛围。

在广泛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的同时,民警辅警深入林区、景区、田间地头等地,加强对林区作业人员、周边居民、进山游客等重点人群的“面对面”精准宣教,对可能出现的吸烟、烧灰积肥、烧烤野炊等行为及时进行劝导,切实提升森林防火意识。

“以前觉得烧点杂草没事,现在才知道危害这么大,我们以后一定会注意。”不少村民表示。截至目前,铜梁公安已累计发放《告市民书》《禁火通知》《封山令》等宣传资料1.5万份,发送防火提示短信5万余条。

强化科技赋能

“无人机+监控”提升巡查效能

“无人机准备升空,全面巡查林区!”818日,在铜梁区毓青山,铜梁区公安局食药环支队辅警谢恩操控无人机稳稳升起。无人机在林区上空盘旋,高清摄像头如同“空中鹰眼”,实时传输着林区的画面。一旦发现烟雾或异常热源,系统会立即报警,民警辅警便能迅速锁定位置、前往处置。

铜梁公安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在传统巡逻的基础上,引入无人机巡查技术,构建“空地一体”的森林火情监测网络。今年以来,开展无人机巡查10次,探查到违规野外用火5起,大大提高了巡查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铜梁公安依托340个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点,24小时不间断监测林区动态。“一旦出现火情苗头,我们就能及时发现,以最快速度调派警力进行处置。”在视频监控室内,值班民警辅警紧盯大屏幕,实时查看各监控点传回的影像。同时,为确保快速响应,成立应急突击小组,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确保通信畅通、装备精良、预案完善,一旦发现火情能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处置。今年以来,通过科技赋能、精准预警,成功发现消除多起森林火灾隐患。

烈日如火,警心如磐。铜梁公安民警辅警用坚实脚步丈量责任担当,以科技赋能筑牢安全防线,在烈日下织密织牢森林防火“安全网”。铜梁公安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全力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让青山常在、绿意长存。/余安 图/铜梁区公安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