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展示厅展示多能源发电及储能系统等科研成果
	 
 
科研人员在做试验
	 
 
实验室展示厅展示高导电石墨烯粉体等新材料
明月湖实验室以新材料、新装备为核心,是重庆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重要决定的具体体现,是落实重庆“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重要举措。
实验室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要指示精神,将制度创新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重庆实验室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在学习、借鉴国内外重要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实验室针对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所面临的“科研活动的特殊性、科技人员工作的不确定性、产学研一体化的复杂性、科研资源共享的有效性、服务市场和引领市场的同步性”等“五性”特点,将重点从构建新型组织体系、创新科研管理制度、夯实科研保障条件、优化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双轨制基金体系、深化用人考核改革、提升国际化运营能级等方面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
构建新型组织体系,激发创新内生动力。构建以明月湖实验室为核心的新型科研和产业化组织体系,整合战略合作机构、专业研究机构、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中试孵化机构等资源,形成“核心+卫星+网络(离岸)”研发基地体系。鼓励引导重庆市内相关材料研发平台向明月湖转移,以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央企和特大民营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明月湖建立西南材料研发总部或材料细分领域全国研发总部。建立企业技术难题诊断和解决服务中心,立足产业痛点,构建精准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材料新需求预测中心,推动实验室技术引领创造市场需求。
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明月湖实验室作为科研项目“包干制”全覆盖试点单位建设,实验室对承担的市级项目均实施包干制试点,市级财政科研项目允许科研项目人员费用的占比与国际接轨,强化首席科学家的学术领军作用。实施团队负责人(PI)负责制,对于团队人财物拥有支配权、调整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修改权。推行明月湖实验室市级财政项目容错试点,施行“负面清单+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给予科研活动宽容豁免权,允许失败。授权明月湖实验室市级材料口科研项目策划和管理权限。允许实验室对科技奖励额度和类型有自主决定权。
夯实科研保障条件,提升资源配置效能。明月湖实验室将通过完善核心科研设备硬件,创新全市材料口科研设备共享管理制度和社会设备引进奖励制度,重点打造国际一流的材料科研设备体系,创新建立“渝材共享”平台,整合全市材料检测设备,实施智能化预约和绩效评估,通过市场化机制全面提升设备使用效益,强化科研资源集成与市场化配置效能。实验室将建设具有国家级资质的知识产权评估中心,配备专业评估团队,开展专利价值评估、技术成熟度评价、侵权风险分析等专业化服务。同步搭建“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平台”,创新推出专利分割许可、技术股权化、收益权证券化等新型转化模式,实现知识产权可作价、可交易、可融资。设立明月湖实验室专项资金,开展材料专利数据库建设及专利导航业务,破解新材料中试孵化与产业示范的资金瓶颈。
优化成果转化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明月湖实验室将构建系统化、市场化的成果转化机制体系。建立“221”成果产业化推进实施条例,明确赋予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的自主决策权,允许科研团队自主选择作价入股、许可转让、自行孵化等转化方式,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转化效率。创新收益分配模式,构建“科研团队与创新产品全生命周期收益绑定”机制。通过“技术入股+阶段奖励+销售分成”等多种组合激励方式,使科研团队不仅能从技术转让初期获得收益,还能在产品市场化后持续分享红利。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高风险特征,建立孵化企业风险多重保障体系,包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基金,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探索“保险+担保”的市场化风险分担模式。同时,优化技术转移人才激励机制,允许单位自主制定技术经纪人奖励政策。此外,加大对首台(套)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对实验室取得的国际、国内和市内首台(套)产品给予奖励。
构建双轨制基金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明月湖实验室将探索构建“市场化+公益性”双轨制基金体系,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科技金融支持网络。市场化运作方面,明月湖实验室将联合头部创投机构、产业资本共同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重点投向新材料领域的中试熟化、孵化加速及产业化项目。该基金采用“科研赋能+资本加速”的独特运作模式,即实验室提供技术评估和专家智库支持,确保投资项目的技术先进性;专业投资机构负责市场研判和投后管理,推动技术商业化落地。基金可探索“优先股+期权”的混合投资方式,既保障基础收益,又保留对高成长项目的超额收益分成权。公益支持方面,批准设立明月湖发展基金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面向企业、校友、社会机构及个人募集捐赠资金。双轨制基金体系通过市场化基金实现价值发现和资本放大,通过公益基金弥补市场失灵环节,形成“基础研究—中试熟化—产业孵化—规模生产”的全链条支持,真正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深化用人考核改革,加大人才保障力度。明月湖实验室将构建更加灵活、更具吸引力的用人机制。改革短期考核模式,试点中长周期考核机制,在重点科研团队试点3~5年中长周期考核机制,建立以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效益、行业影响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类人才,适当放宽论文、专利等量化指标,突出原创性贡献评估;对应用技术研发人才,重点考核技术成熟度、市场应用前景及产业化贡献。同时,设立科研容错期,允许创新探索过程中的阶段性失败,营造鼓励突破、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建立多元市场化薪酬体系,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制等分配模式,对核心人才给予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打破事业单位薪酬限制,对领军科学家、核心技术骨干实施协议工资制;对产业化团队推行项目收益分成制;在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团队试点“年薪制+期权激励”模式;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孵化企业。高标准建设科学家社区,提供产权型、租赁型人才公寓;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统筹解决配偶就业,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投身创新,推动实验室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
提升国际化运营能级,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建立绿色通道审批制度,简化赴境外合作交流的审批流程;鼓励引入国际资本参与成果转化,支持与境外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离岸研发中心,积极探索跨境技术合作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推动建立跨境技术交易平台,支持以技术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将国际期刊论文、海外专利布局、跨国合作项目等纳入考核指标,提升实验室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与国际学术影响力。构建“人员往来—研发协同—标准互认”的国际化创新生态,海外专利布局覆盖主要发达国家,使实验室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
总之,明月湖实验室将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实验室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五化”成效。打通实验室从原始创新到市场经济路径,帮助实验室成果跨越“死亡之谷”到商品产业化,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孵化—产业推广”全周期闭环式发展,形成“创新链”牵引、“产业链”验证、“资金链”保障、“人才链”赋能的融合效应,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持续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战略发展力,最终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化高地。
供稿/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 供图/明月湖实验室 审核/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