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推动全市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提升至43%,跃居西部第1,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动力”。面向“十五五”,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力推进山地智慧农业发展,对重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夯实基础,筑牢“三农”数字底座。一是积极推进数字设施化进程。根据山地特色产业实际应用需求,加快推进乡村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网络规模化建设覆盖,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及智能装备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产粮大县、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高效布局,推动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二是加强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传感器与田间观测等多元数据,构建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立体监测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资源共享,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精度和频次。合理布局田间物联网监测设备,统筹推进农业气象、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灾情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三是夯实“渝农大脑”平台建设。规范农业农村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标准,加快农业数据整合汇聚,归集农业农村全景、全域、全流程多源异构数据资源,推进“渝农大脑”建设,夯实农地“一张图”、农信“一本账”、农事“一张网”、农品“一码通”4个数字基础,围绕“四千行动”4大核心业务,打造全市数智“三农”基础底座,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数智决策、管理、服务能力。
聚焦重点,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战略布局。定期研判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智慧农业发展优势,开展智慧农业领域技术网络和产业图谱分析,识别优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未来技术,并优化组织配置,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解决紧迫性、超前性、基础性的技术难题。二是建立产学研协作融通平台。协同构建以涉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力量为主的智慧农业产学研融通平台,探索成立区域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融通平台组织模式,集聚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和互补性资源,降低技术攻关过程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开展科技攻关活动。三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立足现代山地农业科技需求,实施智慧农业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展丘陵山地复杂气候地形农业遥感监测、作物表型与数字化模型研发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决策;重点提升山地农业智能装备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创制一批山地农业精准感知、智能控制、自主作业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山地智慧农业科技成果。
拓展应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是创新数字农业应用场景。聚焦特色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以科技企业为主体,在数字育种、数字耕地、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能农机、数字服务等领域探索研发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易操作的“渝农应用”场景,将数字技术转变为数字产品。推动智慧农业与低空经济融合,拓展无人机农田信息采集、作物生长监测、农业灾害预警等应用场景,加快形成一批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无人机数字农业管理技术方案,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低空产业”新质生产力,打造山地智慧农业引领区。二是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持续实施智慧农业“四大行动”,在现有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农业数字化改造与示范创建,重点围绕生产环境、生产过程、质量管控等环节,推进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智能控制等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建设适应山地农业的大田作物精准耕作、智慧养殖、智慧渔业等数字农业生产基地。三是打造特色产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以茶叶、柠檬、脆李等山地特色产业为重点,探索特色产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新型应用模式,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依托“产业大脑”赋能“未来农场”实现农业全链条数字化管理、精准化生产和智能化决策。
强化保障,激发智慧农业发展新活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统筹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已有项目和政策,形成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合力。积极争取重大平台升级、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渠道,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设立市级智慧农业发展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智慧农业前沿技术与核心装备研发。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好新重庆引才计划,精准引进一批引领智慧农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组建产业型、区域性产学研融合的智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构建完善智慧农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壮大人才队伍。加大基层信息化领域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是加强智慧农业宣传引导。强化智慧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宣传推广,制定智慧农业推广技术及产品名录。持续深入开展全市智慧农业领域优秀案例、品牌、场景等评选活动,扩大宣传影响力度。
文/吴园 审核/刘辉
作者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副研究员。本文为重庆市科协、市科技局2024年度科技智库调研课题“重庆山地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KXKT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