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可以做什么?步行约1000米、听3首歌、吃一碗小面……而在一个配套完善的“完整社区”,15分钟可以抵达一种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生活圈子。
自然资源部2021年发布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对社区生活圈作出明确定义:在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内,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融合“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多元功能,引领面向未来、健康低碳的美好生活方式。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重庆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指出,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里所说的“15分钟”,不只是群众步行出行的时间尺度,更是衡量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
对于重庆而言,加快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等一系列具有撬动作用的改革举措,正是市委、市政府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动实践。
旧城迎新生
10月22日,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社区食堂外的空地上,一条观景水渠静静流淌着。清澈的渠水从居民楼下蜿蜒流过,最终汇入广场中心的喷泉池。池边立着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建设渠”三个字,仿佛是在怀念曾经的岁月。
民主村是原国营建设机床厂配套家属区,属于典型的“一厂一村”型老社区。2009年前后,随着建设厂的搬迁,民主村的管理变得松散,房屋老旧、配套设施缺乏、道路破损等问题日益凸显,社区环境品质堪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城市发展,周边地区逐渐盖起了高楼、建起了商场。民主村被夹在繁华商圈之中,时间仿佛遗忘了这里。
2022年初,民主村社区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短短两年多时间,这里已然“蝶变”——
在一刻钟的时空刻度内,既有社区食堂、裁缝铺、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又有咖啡馆、文创空间、“网红”火锅店等时尚消费场景。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会客厅等设施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展开;昔日外观破旧的楼房穿上“新衣”,楼栋间道路宽敞平整,苏式红砖建筑与树影斑驳的黄葛树相伴……烟火气息与时尚潮流在这里碰撞交融。
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里,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改造完成的是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与其紧紧相连的是项目二期。二期项目涉及的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大约是一期工程的2倍,包含72栋老旧建筑和近7000户居民。”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主创设计师肖虎介绍,2023年8月,项目一期整体交付,不久后,项目二期启动建设。除此之外,负责项目整体建设的重庆九龙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还充分挖掘项目二期街区沿线可利用的空间载体,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
位于项目二期范围内的民主二村一幢居民楼下有棵黄葛树,枝繁叶茂、冠盖如伞。以前,每逢天晴午后,附近居民都会来此乘凉,搬出家里长凳,摆上棋盘,以棋会友,好不热闹。
这样生动的生活场景被肖虎尽收眼底,设计团队特意在图纸上将这一角落圈出来,并在改造时重新修整一番,修建了两张象棋桌,添置了许多象棋样式的石墩,还在墙上添加了许多展现象棋文化的艺术装饰。
10月初,“象棋角”惊艳亮相,围观人群依旧欢声笑语,人们头上依旧是那棵茂密遮阴的黄葛树。
“民主村社区是一个有温情、有回忆的住宅区,我们改变了原先‘推倒重来’的拆建方案,转为‘留改拆增’,留的是街巷肌理、文化记忆、城市文脉。”肖虎介绍,项目团队在尊重居民意愿和城市历史的基础上动态更新设计方案,时刻调整改造细节,这反映出城市建设从过去粗放型外延式向集约型内涵式的转变。
如今,漫步在民主村社区,人们的温情生活渲染着一草一木。这正是重庆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据了解,全国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重庆已有20余项城市更新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取得良好示范效应。
养老变“享老”
10月23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驿站社区,渝水坊一期小区居民宋仕蓉走出家门,穿过一条马路,不到10分钟就到了社区养老服务站。“自己在家做饭不方便,这里的饭菜便宜又可口,一荤一素一汤只要9元。”宋仕蓉说。
养老服务站宽敞明亮,设多个功能区,搭载“智慧养老云平台”,以数字化“物业+养老”模式满足居民多场景养老服务需求。
“物业+养老”模式实践起来并不容易。2022年底,渝水坊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因经营不善终止服务。彼时,小区设施无人维护,多盏路灯因故障熄灭,居民下班只能摸黑回家。2023年初,具备养老服务资质与相关工作经验的重庆明灏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与把养老服务作为工作重点的驿站社区一拍即合,立即展开行动。不久后,不少居民发现,小区道路干净了,绿化多了,监控系统修好了,路灯全被点亮了。
改变还在继续。2023年8月,物业公司、驿站社区、白市驿镇养老服务中心三方联手,准备打造涵盖助餐、救助、理疗等养老服务的现代化一站式服务站点。不到3个月时间,驿站社区养老服务站便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揭牌亮相。
阵地建好了,意味着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有了发力点。物业公司、驿站社区、白市驿镇养老服务中心三方聚焦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探索一站式居家养老模式。
2024年5月,白市驿镇“驿路无忧”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启动,从所辖社区居民中筛选36户困难老人家庭,镇政府与物业公司签订服务协议,由物业公司负责提供生活照料、助医、送餐等服务,每月服务次数不少于6次,时长不低于8小时,服务费由镇政府统一支付。
不仅如此,物业公司还与微芯通(重庆)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开发智慧养老云平台与多种安防硬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远程实时监测老人身体数据,生成专属电子健康档案,帮助老人随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84岁的曹亚洁独居渝水坊二期小区,家中配备了厕所扶手、智能烟雾报警器、“智能通”设备等安全设施。“有急事,按一个键就有人赶过来。”她说,“平时也有社区和物业的小伙子、大姑娘上门看望,我们什么都聊,比亲人还亲。”
“老有所养是家事,也是民生大事。”白市驿镇党委书记刘万勃说,“驿站社区养老服务站让老年居民在家门口‘享老’,正是城市推动老年生活向高品质迈进的生动场景之一。”
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截至目前,重庆已为3.9万个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建设养老服务设施332个,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13个。
文化起春风
“嘿欸哟嚯,嘿欸哟嚯……”10月17日,重庆两江新区鸳鸯街道金州社区,嘹亮的歌声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楼多功能活动室传出。活动室漂亮整洁、氛围轻松,近100人整齐落座、认真学唱。
“出门10分钟就能到这里,地方还敞亮。”金州社区壹号湖畔小区居民袁兴群笑着说,“排练不用再到处找地方了。”她和丈夫王正中每周都来参加“金小州”社区学院文化活动。
2021年,两江新区成为重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区,首批试点便民生活圈便包括金州社区。以金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金小州”社区学院于2024年8月正式启动,这是对现代化治理与城市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也是将生活空间变为精神家园的生动尝试。
“‘金小州’社区学院面向辖区居民、企业职工开放,常态化开设40余个兴趣社团,涵盖文化、艺术、体育等类别。”金州社区党委副书记龚小姣介绍,截至目前,“金小州”社区学院已开设超200场课程,惠及近万人次。
建设社区学院是重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由“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的措施之一。2023年,两江新区首创“兴趣两江”居民服务项目,开设社区学院,让居民按照兴趣、专业等建立社团。
如今,社区学院百花齐放,人们的品质生活迈步可及——大竹林街道紫竹苑社区,川江号子唱响、雄浑激昂;康美街道金竹苑社区,剪纸细裁、指尖生花;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笔刷挥舞、笔触细腻……两江新区各街道社区成立兴趣小组500余个,开展课程2000余场,10万余人次参与课堂。
各种兴趣活动丰富多彩,覆盖多年龄段人群的多维度需求,让青少年假期托管、上班族学习“充电”、老年人走出家门交朋友有了空间、平台和资源。各类高质量的生活新场景,正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