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恰逢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9周年。项目实施9年来,累计签约政府和商业合作项目金额257.5亿美元,实现跨境融资金额212.8亿美元,形成陆海新通道等成果,持续推动西部地区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发展。
11月10日,由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和重庆市永川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中新互联互通产教融合交流合作会,在永川区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举行。
会上不仅发布了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产教融合工作计划,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新加坡社科大学、京东集团等多所学校和企业还现场进行推介。
工作计划提出,将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丰富办学形态,扩展培养内容,优化合作模式以及搭建新型载体。
按照计划要求,力争到2025年集聚50家企业、25家职业院校,到2030年达成中新互联互通产教融合签约项目数破百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计划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对接平台,共建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上,将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健全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建立校企人员互聘制度;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上,将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有效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鼓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目前,重庆和新加坡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K12教育(基础教育)等各个层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孙熙勇表示,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产教融合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创新动力,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化培养人才,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减少人才培养成本。
如何推进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产教融合?孙熙勇表示,一方面,应创新举措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化合作,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并深化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产教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合作效率;此外,还可加强产教融合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举办此次活动的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是全国商务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单位。该校坚持“服务地方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有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38个专业,已形成“两领先、两特色、两重点”的梯级专业群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