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智能座舱的功能不断拓展,成为驾驶者在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我市汽车产业链重点配套企业正围绕这个“第三空间”,进行创新研发并颇有建树。
按下车身按钮,车门自动缓缓打开;在驾驶位前方,电子屏变为后视镜,通过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所呈现的画面,随着驾驶人坐姿、眼位进行自动调节,休息时还可投影高清电影……
这台科技感十足、具备人机交互功能的智能座舱,是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利龙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龙集团)推出的最新自主研发成果。
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企业,习惯于“居安思危、居危思进”的利龙集团,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之时,便抢先布局智能座舱“新赛道”,形成新质生产力。
“居安思危、居危思进”
布局新赛道
智能座舱,顾名思义是通过配备智能化和网联化车载产品,实现“人、车、路”智能功能交互的座舱,它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控制器及通信技术,实现对车辆智能化管理控制,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汽车座舱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机械仪表阶段、传感器数字仪表阶段和全面智能阶段,智能座舱就是第三个阶段的重要产品。”利龙集团董事长张本焱说。
利龙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64年的重庆仪表修理站。从修理站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多产业集团,张本焱不仅是这一进程的亲历者,更是操盘者——1995年,张本焱牵头企业与日本HI-LEX、矢崎两家装备巨头合作,组建重庆利时德拉索(后更名“重庆海德世”)、重庆矢崎仪表两家子公司,并通过过硬的产品品质,为一汽、长安、本田、福特、大众等中外客户配套,在拉索、仪表等汽配领域逐渐掌握市场话语权。
汽车发展趋于智能化、网联化,倒逼配套产品凸显数智化。源于“居安思危、居危思进”的逻辑,利龙集团在2016年启动智能产品布局,其中一项重大成果,便是联合重庆邮电大学共同成立“利龙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进军智能产品研发新赛道。
“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实现跨界创新
今年6月,位于两江新区的利龙中宝智能座舱项目一期建成投产,这是利龙集团集研发、实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座舱产业化基地。
“项目聚焦座舱智能交互、车身智能控制两大系统。”利龙汽车智能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贺介绍,利龙集团实施“1+N+X”智能座舱战略,即“1个智能座舱域控制器、N个智能显示终端产品、X个车身域与智驾域跨域融合”系统解决方案,集聚了利龙集团旗下海德世、矢崎仪表、利龙中宝三家子公司“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成果,具备鲜明的“利龙造”特征。
“智能座舱的研发和应用,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也充满了创新风险和诸多挑战。”刘贺称,智能座舱系统集成多学科智能新技术,涉及语音、手势等多种新型人机交互用户体验需求,既跨越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的信息交互和联动控制,又覆盖了移动办公、交通旅行、休闲娱乐等工作及生活场景。
利龙集团研发团队广泛开展“头脑风暴”,结合市场端需求进行产品开发,经过多轮模拟测试和实车验证,创新研发出高可靠的智能座舱系统,实现“一芯多屏”、手机互联等多类功能,形成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关键部件自研配套及产品持续迭代升级。
目前,利龙集团已同中国重汽、庆铃汽车、潍柴等多家整车企业展开对接。
多款智能产品
获合资方肯定
“要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持续实施技术创新是不二法则。”张本焱说,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推动产品不断向智能化迭代升级,已成为利龙集团聚焦攻关的“重点课题”。
近年来,利龙中宝自主研发推出的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仪AR-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等一批智能产品,在产品性能、交付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合资方的肯定。
“当前,‘中国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走在全球同行业前列,利龙集团作为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持续打磨好自身产品。”张本焱表示,利龙集团非常重视与中外企业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
最近,利龙集团筹划与日本矢崎再次携手,准备合作进入超声波燃气仪表智能安全系统、空调碳中和管理系统等全新生产领域,拓展蓝海市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