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曹茜茜导演《您好,北京》:触动心灵的逐梦之歌

2024-11-04 12:18:02  来源:信息

自2018年11月5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加快“宏伟蓝图”向“现实画卷”转变的进程;长三角地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排在全国前列,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8年的22.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0.51万亿元,以全国1/6的人口、1/2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9个地级市跻身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总数的35%,在全面深化改革、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大力推进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功能不断巩固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长三角区域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彰显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赢得了战略主动。

从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来看,2024年8月29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近期重点工作举措(2024—2025年)》,旨在充分发挥长三角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中的带动作用。从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高来看,人才总量不断增加,长三角R&D人员全时当量13年间从73.84万人年增加到198.35万人年,年均增速为8.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中的占比近1/3。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当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由研发人员、领军人才、高被引科学家、两院院士等组成的人才梯队;每万人拥有R&D人员为83.71人年,远超过全国45人年的平均水平;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吸引大量科创人才集聚,逐渐形成人才空间分布雁阵格局,为长三角协同创新提供强力支撑。从区域协调发展来看,2024年6月15日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正式开通,这是从上海出发的首条环线高铁,横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不仅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同时串起了长三角黄金旅游线,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2.新征程上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的新内涵和新使命

从新征程上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的新内涵来看: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主要是指长三角三省一市通过系列协同合作举措,在社会、经济、科技、生态等领域实现互联互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社会事业联动融合,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与共享;二是经济发展联动融合,三省一市依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合理分工与联动升级;三是科技创新联动融合,构建跨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如成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基金、联合开展科研项目攻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加强长三角地区各主体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从新征程上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的新使命来看:一是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长三角在新征程上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二是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征程上,长三角可采取科技联合攻关、产业协同创新等联动融合发展措施,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三是打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在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快落实各种改革试点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路”,打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

3.新征程上大力推进长三角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深化科技创新跨区域联动协同。新征程上,联动对长三角深化科技创新跨区域联动协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不同方面的互相协调,有利于破除由于差异、壁垒等造成的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障碍,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间形成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并且,还有利于充分整合长三角地区的科创主体和资源,营造更加有利的法治环境,充分激发科技创新能力。此外,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的根本目标,长三角地区对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进而形成针对性的导向,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二是打造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共同体。一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长三角地区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物流运输便捷高效,为打造长三角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共同体创造了有利条件。长三角三省一市应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同时在特色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产业链。另一方面,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新征程上,长三角地区应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全面贯彻产业要素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构建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由此提高地区产业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三是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首先,相关部门作为责任主体,要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充分发挥在规划引导、制度保障以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其次,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引导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补充供给。各类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协会商会等市场主体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推动形成“主体保障、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新格局。最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鼓励社会组织积极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培育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不断扩大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规模,合理降低社会组织的参与门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联动治理。生态环境联动治理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已远远超过单个地方的承载能力,需要长三角各地的联动协同。始终坚持“打破行政界限,不破行政隶属”的基本原则,转变单元化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建立生态环境联动治理组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机制,增强联动决策能力。与此同时,跨区域生态环境联动治理涉及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但需要各地间的联动协同,而且还需激发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人的活力,为顶层制度设计为保障,以利益驱动为载体,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动治理。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长三角应大力推进联动融合发展,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打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等领域先行先试,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为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唐坚 研究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