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从三个改革案例看“先锋力量”如何作为

2024-10-10 09:30:50  来源:重庆日报

群众在江北区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理业务。(受访者供图)

从外环高速公路巴南惠民收费站下道,左转沿省道102线行驶不到1公里,就来到一处布局着民宿太空舱、穹顶帐篷等户外休闲设施、充满乡村艺术气息的时尚院落——611原乡美村。

这个融合了农文旅以及学习培训的综合产业项目,是我市城乡融合改革试点的成果。项目主建筑所在地,是我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首批入市的地块。

巴南区是重庆中心城区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去年7月,这块位于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面积21.63亩的土地,作为首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被一家深耕教育培训的民营企业以1456万元摘得。

改革有政策、企业有需求,这个看似顺理成章的产业项目最终落地,却并非一路坦途。这当中,离不开当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推进项目落地的担当作为。

其实,在我市许多改革领域,都涌动澎湃着奋进有为的力量,这些“红岩先锋”为推动改革发展一路保驾护航。

助力改革试点项目地块入市

耐心做思想工作,让村民共享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得知自己家位于611原乡美村项目附近需要搬迁的消息,60多岁的村民龙长秀很不情愿。

一方面,自己对故土有感情,不愿意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与土地被征收拆迁不同,她家的搬迁,并不能改变农村户籍身份,因此不能像郊区“农转城”居民一样,享受城镇养老保险。入市地块附近另外9户需要搬迁的居民也有龙长秀类似的想法。

“如果土地只是流转而不能入市,民营资本到沙井村投资建设这件事就干不成。”惠民街道党工委书记叶奇说,该项目将建培训基地,建成后可带动培训人员在当地消费,村里不能错过这个发展机会。为了实现沙井村的产业振兴,必须说服这10户村民搬迁。

为此,街道和村社成立工作专班,街道把已退休、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都请回来开展群众工作。在龙长秀家,村里、社里的干部和老党员与她促膝长谈,向她解释土地入市和搬迁有关政策、搬迁还房安排。

“项目里有培训、住宿等业态,密集的人流可以带动大家伙的农副产品销售;你还可以到基地做清扫保洁工作,获得务工收入。”沙井村党委副书记吴增进说,在做思想工作时,党员干部着重向龙长秀等搬迁村民介绍引入项目后村子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此打开大家的眼界格局,看到乡村未来发展的红利。同时也摆事实、讲道理,打消龙长秀等村民的顾虑。

工作组也充分考虑村民实际情况,积极保障搬迁村民的合法权益。得知龙长秀搬迁后没有临时住所,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在场镇上帮助她找到一处住所。就这样,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逐一入户做10户搬迁村民的思想工作,逐渐改变了大家的心态。

去年4月至6月,10户居民陆续完成搬迁,为地块入市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新房就建在百米开外的省道102线旁,交通出行、售卖土特产都方便,预计房屋今年年底建成、明年实现入住。

从前期摸底到最终完成搬迁,约有1年半时间,近20名街道、部门、村社党员干部做工作、辛苦奔忙。

611原乡美村项目还流转了沙井村近800亩土地,将发展教育培训、美术馆、研学接待等业态。叶奇表示,如今项目推进较为顺利,下一步将积极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村集体、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沙井村的老百姓有更多改革获得感。

一个窗口可以办理多项政务服务

“全科”窗口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办证效率提升50%

近日,准备在江北区开办游泳馆的任先生来到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高危体育项目许可证。他本来准备分别到三个对应窗口办理,估计要花上小半天时间。

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到第一个窗口办理时,工作人员提醒他把所有资料都递进去。15分钟后,三证全部办妥。“一个窗口,把3个证都办了,这样的服务太高效了!”任先生忍不住点赞。

任先生记得,两年前的政务服务大厅还是人山人海“打拥堂”,一些办营业执照、企业变更等业务的窗口要排很长的队,窗口的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还扯着嗓子喊号。

“以前的政务服务大厅,是各单位摆摊设点,业务窗口各扫门前雪。”江北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建设管理科科长曹琼说,当时只是把各个职能部门集中在了一起,但还是各办各的事,导致窗口忙闲不均。虽然服务厅有指引导办图,但还是有企业的办事员杵在那里不知所措,或者挨个找窗口去询问。

“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依靠改革。”2022年,原江北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党组决定自加压力,想办法改变这样的现状。党组负责人带领大家认真学习国务院加快推进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决定探索“一窗综办”改革。

“第一枪就打在了我们传统的窗口设置上,彻底把我们拽离了舒适圈。”政务窗口工作人员徐胜兰介绍,经过梳理,江北区35个政务服务部门的99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每一位窗口工作人员都必须全科受理这些政务服务事项,这是巨大挑战。”

曹琼说,通过加紧学习,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掌握各个部门的政策法规和受理标准,同时推动受理和审批分离改革,前台统一接单,后台服务跟进,很快实现了“一窗综办”。群众和企业来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效率提升50%以上,窗口数量也压减了10多个。

“听到群众说‘速度快’‘体验好’等评价,我们感到欣慰又自豪。”徐胜兰说,后来按照一体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改革思路,又率先探索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制度,窗口工作人员接受培训考核,持《行政办事员职业技术水平证书》上岗。

今年5月经过机构改革,江北区政务服务办公室成为了区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一窗综办”改革还在不断优化。“我们将根据群众和企业需求进行业务调整和缩减,指导大家使用‘渝快办’自助办理,让政务服务更便利、更贴心。”曹琼说。

潼南区梓潼街道高梯社区,党员干部查看柠檬受旱情况,并进行相应技术指导。(受访者供图)

开发小程序搭建农业产业供需桥

利用“云上潼农”了解旱情动态,助柠檬种植园保水抗旱

“左站长,这段时间一直天旱,柠檬树都干得不行了。我们每天请人在浇水,但效果不好。”近日,在“云上潼农”微信小程序上,潼南区博佳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的工作人员,向区农业农村委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柠檬产业发展站的副站长左龙亚发来信息。

接到企业信息,左龙亚很快前往察看究竟。原来,这家企业的柠檬种植园不是没有水源,而是灌水的方法不对。她现场指导种植园的管理人员和农户要沿着树枝的积水线周围灌水,把握每日灌水的正确时间:早间灌水不要超过上午十点,下午一般四五点再去灌水,晚上有条件可以再灌一些。“后期下雨后,要修剪掉枯枝,剪得要深一些,以刺激它的生长。”左龙亚再三叮嘱。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遭遇罕见的连晴干旱,潼南的果蔬生长面临不小考验。许多柠檬种植基地反映缺水,亟需充足的水源灌溉。左龙亚到种植园现场指导农业灌溉机使用,出主意调集周边的水源保水抗旱。实在没有水源的,她会把种植园的用水需求传递给相关镇街,由镇街调集消防车紧急送水。

“现在旱情还没有缓解,我们站一直在奔忙。”左龙亚的声音有些疲惫。据了解,目前潼南因干旱,经果类果树受损面积3万多亩,损失金额3000多万元。

左龙亚的奔忙,只是潼南区委农业农村工委党员干部的缩影。为把损失降到最低,区委农业农村工委联系农业灌溉机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第一时间将机器送到需要的种植园中,同时利用“云上潼农”了解旱情动态,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基地果园,帮助完成抗旱救灾的后续管理工作。

近年来,潼南区大力发展柠檬全产业链,随着柠檬种植园的不断增加,各个种植基地的业主对农技指导、病虫害、金融等服务需求也在增加。为更好服务柠檬产业,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开发了“云上潼农”小程序,在供需两端搭建桥梁。

越来越多的种植园业主使用该小程序咨询问题,左龙亚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了,“比较容易处理的问题,直接就在手机上指导了,复杂问题就立刻动身到基地去指导。”尽管忙碌,但左龙亚觉得很有成就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