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市:坚持生态先行 走稳绿色低碳发展路

2024-08-01 16:05:56  来源:中国城市报

天蓝、水清的重庆市区。人民视觉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加强碳市场建设,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促进成渝“双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近年来,重庆市一直着力提高生态保护水平,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碳普惠成效初显

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数据,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天;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8.6%。

“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城市的吸引力。城市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重庆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的努力,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理念,即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10周年。1—6月,重庆碳市场交易量排全国8个地方碳市场第3位。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地方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指标5109万吨、12亿元;碳市场价格增长至45元/吨;碳排放配额年度履约率提高至99.7%;推动实施碳减排项目超80余个,减碳近2100万吨,市场机制对碳减排工作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重庆形成了全国唯一全面推动工业减排的地方碳市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副处长曹平在2024年上半年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重庆市纳入碳市场的控排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占全市总量的87%,覆盖全部7种国家规定管控的温室气体,是试点碳市场中唯一管控7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省市。通过采取完善制度规范、狠抓履约管理、强化改革创新等有效手段,重庆地方碳市场交易实现了量价齐升。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市搭建平台积分商场,实现了全国首例公交领域公众碳普惠闭环,推动公众自愿减排,碳普惠成效初显。

据曹平介绍,重庆市打造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的“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并建设联通了渝快办、重庆公交等15个应用场景,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10万。核发的自愿减排量共200万吨,成为地方碳市场低成本履约的有效补充。

与此同时,重庆市有序开展碳配额质押融资服务,已累计开展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10家(次),融资金额约5.4亿元。用好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推出“绿易贷”“绿票通”等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累计投放资金超130亿元,预计带动减碳超360万吨。搭建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率先实现两地自愿碳减排量互认、互联、互通,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

今年上半年,重庆绿色低碳发展更加强劲,加快打造了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比如,组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国家试点,谋划482个项目进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在全国率先印发“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分类划定818个环境管控单元,更好支撑产业优化布局;全市高效审批项目环评1136个、涉及投资3136亿元,支持交通、能源、半导体芯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从产业端来看,新能源汽车是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重庆市上半年淘汰治理老旧车5.2万辆,推广新能源汽车10.6万辆。

“绿色低碳产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还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城市可以实现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发展模式向低碳、环保、高效的现代发展模式转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袁帅说。

今年以来,重庆市还出台了《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迭代构建美丽重庆建设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为美丽重庆建设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和详尽的“施工图”。

治废治塑方面,重庆市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指南,制定“无废指数”指标体系,建成“无废城市细胞”1600余个,开展全国首批燃煤电厂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试点,建成全国首个电力行业固废循环利用中心。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芹表示,下一步,重庆将锚定全面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总体目标,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在西部地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发挥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袁帅认为,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重庆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重庆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潜力。

业内人士表示,重庆市作为直辖市,拥有较为完善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体系,能够迅速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重庆市还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渝“双圈”联建联治

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企业的作用不可忽视。据介绍,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扎实推进夏秋季“治气”攻坚、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新完成企业深度治理或超低排放改造31家,累计实施企业废气治理577家,新增培育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定A、B级企业27家、占总量的49%。

“企业可以积极转型升级,采用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环保投入,建设和完善环保设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安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植树造林、环境保护宣传等,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企业还可以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升级。”袁帅说。

绿色低碳发展也离不开地区之间的紧密协作。

“今年以来,重庆市会同四川方面制定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年度工作要点,开展生态环境联建联治行动,深化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机制改革,22项年度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内7个渝入川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副处长(挂职)朱杰说。

朱杰表示,接下来重庆将从跨界污染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协同管理、生态系统协同保护、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能级不断跃升。成渝双方将共推绿色发展,持续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协同深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

针对成渝“双圈”共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袁帅分析称,可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等方式来实现。双方可以共同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和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

同时,重庆市逐“绿”向“绿”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首先要加强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对绿色低碳产业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其次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项目的信贷支持;再次是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碳定价机制,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最后是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

■中国城市报记者 朱俐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