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浩浩汤汤奔向东方;天蓝山青,碧水澄澈,巴渝大地绿意盎然,处处生机勃勃。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九治”工作一体推进,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
综合施策、精准治污,纵深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
明月山与铜锣山翠峰如簇,其间蜿蜒流淌的御临河,入选2023年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自2021年起,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已经连续开展3年,成为重庆深化水生态环境治理,集中展示碧水保卫战经验、做法、成效和亮点的新方式,也成为重庆以“九治”工作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缩影,越来越多的“好山好水”通过这一活动为人所熟知。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2024年4月,重庆市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工作,通过对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分级管控,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全市纳入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的行业共49个,B级及以上重点行业企业达33家,其中,国家重点行业企业23家,地方标准行业企业10家。
土壤污染修复是净土保卫战的重点和难点。2024年4月,《大渡口区轻微污染地块自主修复工作规程(试行)》正式印发,重庆市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以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为重点,围绕轻微污染地块判定环节、判定依据和修复实施3个阶段,通过优化修复流程、简化管理环节、精简过程资料,加强事前帮扶、事中监管和事后跟踪,全面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轻微污染地块修复效率,服务地方建设发展需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重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九治”工作一体推进,美丽重庆建设让山城愈发清澈干净。
生态保护、多措并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2022年,重庆市梁平区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这是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成就。
近年来,梁平区依托境内408条河流、78座湖库和80万亩稻田湿地资源,创新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城市湿地连绵体和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在全国首创以“小微湿地+”为特色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为内陆城市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有益探索。
如今,重庆正通过持续深化集体林改、提升森林生态质量,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长存;首创“提高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区县政府切实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职责,主动实现生态服务受益区县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双赢”。
改变还发生在渝东南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破解生态系统脆弱难题,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石漠化生态修复为抓手进行全方位生态保护和修复,切实做好“增彩”“添绿”两篇文章,累计实施营造林3079亩,森林质量提升24734亩,生态修复面积1.2万平方米。
作为三峡库区的主要承载地,重庆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消落带治理、库区清漂等工作扎实推进。在长江重庆段的最后一道关口——巫山县,2023年度累计出动清漂船只2972艘次,作业人员12567人次,累计清理长江干流水域垃圾17469.37吨、次级河流垃圾10483.8吨、消落带垃圾577.75吨。
生态赋能、低碳转型,全力打造美丽重庆“金名片”
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工业园内,博世氢动力系统(重庆)有限公司一片繁忙景象。公司于2022年1月投产,全年可完成5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销售,实现年产值2.49亿元。目前,搭载有博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商用车已在中国的10个城市运营,总行驶里程超过150万公里。
近年来,重庆市紧紧抓住氢能产业大发展机遇,大力引进培育以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氢能制备、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建成“成渝氢走廊”,打造集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重庆天泰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彭工业园区内重点企业之一,2023年实施了脱硫技术改造,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得以优化和升级,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600余吨,减排颗粒物6.5吨。这也是重庆积极培育低碳产业、深度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助力区域经济在转型中稳中求进的一个生动案例。
在绿色低碳产业领域,重庆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将丰富资源转化为能源,推动“绿电”入渝,建成“成渝氢走廊”“成渝电走廊”“成渝智行走廊”。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中心城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预计到2027年,中心城区公交和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比例达到55%以上。
如今的重庆市,正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迭代升级“九治”工作新目标,全力打造美丽重庆“金名片”,为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高品质提升持续贡献绿色力量。